英英江上云,浩浩江中水。水流日下云日高,与君离隔情如此。
无钱沽酒赠君别,就君醉饮清歌发。庭前乍响金风初,碧树离离照新月。
新月西飞向沧海,海中老蚌含光怪。珊瑚枝长犀有纹,南州之宝无君对。
先君门下三千人,就中程子尝冠军。即今贤达每不乏,野人于汝偏情亲。
二十年间如电扫,旧时游处今荒草。屈子能争日月光,王裒分守松楸老。
人生出处各有宜,看君高步何崔嵬。神龙吐气首万物,大鹏整翮盘天池。
往年被命颁新诏,千骑东方年最少。磨厓手勒泰山碑,把笔醉题尼父庙。
昨者麻衣反南野,江上聚观群拥马。盛名往往动时人,及见恂恂一儒者。
沧海终为百谷王,如君气度谁能量。从此一抔封已毕,报恩身健日偏长。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当时李白在东都洛阳,而程周量正在江陵起复任所司员外郎。
“英英江上云,浩浩江中水。”首韵写送别时所见之景:江上的云,江中的水,皆显得雄浑壮阔。“水流日下云日高,与君离隔情如此。”诗人想象着江流日暮云高,自己却远去不归,与友人离别之情便深如海。此二句以“流水”暗喻人生,以“云日”暗喻岁月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无钱沽酒赠君别,就君醉饮清歌发。”诗人没有金钱买酒来送别友人,只得借清歌声为他解忧。“庭前乍响金风初,碧树离离照新月。”庭院里刚刚吹来一阵秋风吹拂,明月映照着绿树,一切都显得清新宜人。此四句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
“新月西飞向沧海,海中老蚌含光怪。”诗人设想新月从海上升起,老蚌在月色之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如同珍珠般璀璨。这两句用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富有诗意。
“珊瑚枝长犀有纹,南州之宝无君对。”诗人想象着珊瑚枝长、犀牛有纹的南方珍宝,却没有一样能与自己的才华相提并论。这两句以物比人,赞美了友人的卓越才能。
“先君门下三千人,就中程子尝冠军。即今贤达每不乏,野人于汝偏情亲。”诗人回忆说,先父的门下曾聚集了三千名宾客,其中程子曾经出类拔萃,成为众人的佼佼者。如今这些贤达之士不断涌现,而我对你却特别亲近。这四句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二十年间如电扫,旧时游处今荒草。”诗人感叹二十年间时间飞逝,当年游玩的地方现在已经荒芜不堪。“屈子能争日月光,王裒分守松楸老。”诗人想象屈原能与日月争辉,而王裒守墓已至晚年。这两句通过古人的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
“人生出处各有宜,看君高步何崔嵬。”人生的道路各不相同,各有其适合之处。你高步云端,前程似锦,何须忧虑呢?“神龙吐气首万物,大鹏整翮盘天池。”诗人想象神龙吐气、大鹏展翅,它们盘旋在广阔的天空中。这两句比喻友人胸怀宽广、志向远大,前程似锦。
“往年被命颁新诏,千骑东方年最少。”诗人回忆起当年受命前往东方时,年轻的皇帝亲自为他送行的情景。“磨厓手勒泰山碑,把笔醉题尼父庙。”诗人还记得当年在泰山刻石留名,挥笔题写孔子庙的场景。“昨者麻衣反南野,江上聚观群拥马。”诗人回忆说,昨天身着麻衣返回南郊,江上群众围观并簇拥着他。“盛名往往动时人,及见恂恂一儒者。”诗人感叹他的名声常常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见到他后才发现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
“沧海终为百谷王,如君气度谁能量。”诗人最后祝愿友人终成百谷之王,他的气质和气度无人能比。“从此一抔封已毕,报恩身健日偏长。”诗人祝愿友人从此结束了仕途生涯,但他的身心依然健康长寿。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激情和豪情壮志。诗人用优美的辞藻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其美好未来的祝愿。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宏大,令人回味无穷。 (注:本诗出自《全唐诗》卷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