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桥老笔多生趣,画马解作痒磨树。三足作力一足拳,短鬣萧萧首回顾。
兰筋不动尾丝垂,竹耳双高目光怒。吁嗟神物宜千里,散放平皋独何故。
战士场中不一嘶,瑶池可到谁为御。虽辞衔勒得天真,未免蹉跎损高步。
古今万物一马也,朱公索我为长句。顿觉风生尺幅间,疏林叶脱天霜露。
海头一州大如斗,骏足骖驔岂堪驻。何不负图自出圣人前,何不籋云直上高天路。
世间岂无伯乐与王良,为君歌此画马章。
【注释】
朱廉斋:即朱放,唐代诗人,有《朱放集》。张穆之:唐代人。画册:泛指画卷。作磨痒马歌赠其象郡之行:为张穆之的画像题诗。磨痒马歌:《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曾命乐工制《磨调子》,“以象舞”。此句当是指画中的马在跳舞。象郡:古地名,今广西象州县一带。
铁桥:即铁桥山,在江西上饶县。老笔多生趣:指画家张穆之用笔老到,善于捕捉生动的瞬间。画马解作痒磨树:形容画中马栩栩如生,能动如生。三足作力一足拳:描绘画中骏马形象,三蹄似在用力蹬地,一蹄似在缩回。短鬣萧萧首回顾:形容马头低垂,回首凝望。短鬣:马的短毛。萧萧:马鸣之声。
兰筋不动尾丝垂:形容马颈上长着兰花般的花纹,却一动不动。竹耳双高目光怒:形容马耳朵长而挺直,眼睛炯炯有神。双高:形容高耸。目光怒:形容马的眼神十分锐利。吁嗟神物宜千里:叹服神物应走千里路。散放平皋独何故:感叹马虽散放于广阔的原野,但为何不能随意奔驰。场中不一嘶:赛场里不同种类的马叫声各异。瑶池可到谁为御:瑶池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地,不知谁能驾驭这样的神马。
虽辞衔勒得天真:虽然辞掉了笼头(衔勒),却仍保持了天然的本性。未免蹉跎损高步:未免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蹉跎:耽误。高步:指高超的本领。古今万物一马也,朱公索我为长句:古人认为万物皆由马演变而来,而今朱公请我为其画像题诗,我顿觉风生尺幅间,疏林叶脱天霜露。海头一州大如斗,骏足骖驔岂堪驻:海头是一个州府的名称,它大得如同一个斗一样,而我的骏马却只能配给驾车的人骑乘。何不负图自出圣人前:怎能不放弃这种天赋,走出圣人前。籋云直上高天路:乘着云雾直上九天之路。世间岂无伯乐与王良:世上难道没有像伯乐和王良一样的良才吗?为君歌此画马章:为君王歌颂这幅画上的骏马。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一位叫张穆之的画家,以自己的一幅画为朱放题诗。画面上是一匹骏马在奔跑,表现了骏马奔腾的动态美。全诗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马写得非常生动,富有生气。
第一联“铁桥老笔多生趣,画马解作痒摩树”,说张穆之用笔老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三足作力一足拳”“短鬣萧萧首回顾”,形象地描绘了画中马匹的雄姿。“吁嗟神物宜千里”,赞叹这匹马能跑千里路,“散放平皋独何故”,惋惜它被闲置在宽阔的原野之中。
第二联“兰筋不动尾丝垂,竹耳双高目怒”,进一步赞美了骏马的风采。“吁嗟神物宜千里”,感叹神马应走千里路;“散放平皋独何故”,惋惜神马被闲置在辽阔的原野之中。
第三联“战士场中不一嘶,瑶池可到谁为御”。“战士场中”指战场上,“不一嘶”指战马因战斗而发出不同的嘶叫声。这里既赞美了战场上驰骋的骏马,又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第四联“虽辞衔勒得天真”,虽然辞掉了笼头(衔勒),却仍保持了天然的本性。“未免蹉跎损高步”,可惜耽误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第五联“古今万物一马也”,认为万物都是从马演变而来的。“朱公索我为长句”,即朱公请我为他画的骏马题诗。“顿觉风生尺幅间,疏林叶脱天霜露”,觉得一阵清风扑面而来,仿佛树叶脱落了似的,清新而又凉爽。“海头一州大如斗,骏足骖驔岂堪驻”,海头是一个州府的名称,它大得如同一个斗一样,而我的骏马却只能配给驾车的人骑乘。
第六联“何不负图自出圣人前”,怎能不放弃这种天赋呢?“何不籋云直上高天路”,怎么能不上青云直上九天之路呢?
最后两联“世间岂无伯乐与王良”,世上难道没有像伯乐和王良一样的贤才?“为君歌此画马章”,为君王歌颂这幅画上的骏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