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操笔吟,二客飞觞促。
雕盘减玉馔,小品珍蔬蔌。
华灯继落晷,夜月生江澳。
公才敏且健,珠玑泻千斛。
不离古典型,别出新机轴。
于时有公会,百政方蔟蔟。
偶此一日闲,雅事洵难复。
平沙列大幕,万马鸣山麓。
扁舟此追送,仿佛犹前躅。
南北一分途,飞潜隔寒燠。
老态傍青门,生事依黄犊。
目极车骑行,心为苍生祝。
朝端望风采,功伐存山竹。
九重思鼓鼙,天厩归骅騄。
及此涉川时,扬帆发南隩。
湘漓水清漪,洞庭秋沕穆。
想到黄金台,寒风已谡谡。
童叟咽江湄,挥涕成霢霂。
何时天上霖,重作南人谷。
伸章欲抒写,瞀乱笔先秃。
以质不以文,将为后世读。
拜别还空山,云中望鸿鹄。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送吴制军至三水因纪昔游作百韵赠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诗句释义:
一人操笔吟,二客飞觞促。
“一人操笔吟” 表示诗人独自在写作,”二客飞觞促” 则描述了两位客人在劝酒。
雕盘减玉馔,小品珍蔬蔌。
“雕盘减玉馔” 指的是精美的菜肴被减少(可能因为宴席上的其他食物),”小品珍蔬蔌” 则是指简单的蔬菜或野菜。
华灯继落晷,夜月生江澳。
“华灯继落晷” 意味着夜晚灯火辉煌如同继续了白天的时间,”夜月生江澳” 描述的是月亮从湖面升起,照亮了江边的沙滩。
公才敏且健,珠玑泻千斛。
“公才敏且健” 表示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和敏捷,”珠玑泻千斛” 比喻他的文章如同珍珠般璀璨、如山间溪流般丰富。
不离古典型,别出新机轴。
这里指他的文风既不脱离传统的经典形式,又有着新颖的创意。
于时有公会,百政方蔟蔟。
“于时有公会” 表示当时有重要的聚会或集会,”百政方蔟蔟” 形容当时的政务繁忙而有序。
偶此一日闲,雅事洵难复。
“偶此一日闲” 表示今天是个难得的空闲日,”雅事洵难复” 意味着这样的雅致之事难以再现。
平沙列大幕,万马鸣山麓。
“平沙列大幕” 指的是在宽阔的沙滩上排列着巨大的帐篷,”万马鸣山麓” 描述了许多战马在山脚下奔跑的声音。
扁舟此追送,仿佛犹前躅。
“扁舟此追送” 表示乘坐小船在这里送别,”仿佛犹前躅” 暗示这次送别就像以前一样。
南北一分途,飞潜隔寒燠。
“南北一分途” 指南北方向的道路分开了,”飞潜隔寒燠” 描述了飞行与潜水的人因为气候的不同而隔离开来。
老态傍青门,生事依黄犊。
“老态傍青门” 形容老人的形象,”生事依黄犊” 则是指生活琐事依赖于小牛。
目极车骑行,心为苍生祝。
“目极车骑行” 意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车骑出行的景象,”心为苍生祝” 表达了对百姓福祉的祝愿。
朝端望风采,功伐存山竹。
“朝端望风采” 指在朝堂上欣赏官员们的表现,”功伐存山竹” 形容功绩如同山林中的竹子一样长存不衰。
九重思鼓鼙,天厩归骅騄。
“九重思鼓鼙” 指在朝廷中思考如何应对战争,”天厩归骅騄” 则意味着骏马被归还到了皇家的马厩。
及此涉川时,扬帆发南隩。
“及此涉川时” 表示此时正处于渡过河流的时候,”扬帆发南隩” 则是说扬起船帆,准备出发向南航行。
湘漓水清漪,洞庭秋沕穆。
“湘漓水清漪” 指的是湘江和漓江的水非常清澈,”洞庭秋沕穆” 则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景致宁静深远。
想到黄金台,寒风已谡谡。
“想到黄金台” 意味着想到了古代传说中埋藏黄金的地方,”寒风已谡谡” 描述了寒风呼啸的场景。
童叟咽江湄,挥涕成霢霂。
“童叟咽江湄” 指的是孩子们和老人都在河岸边哽咽,”挥涕成霢霂” 形容泪水洒落如雨。
何时天上霖,重作南人谷。
“何时天上霖” 询问什么时候会有甘霖降临,”重作南人谷” 则是指再次成为南方的农田。
伸章欲抒写,瞀乱笔先秃。
“伸章欲抒写” 表示想要写下文章,”瞀乱笔先秃” 形容思绪混乱到连笔都握不住了。
以质不以文,将为后世读。
“以质不以文” 意思是用质朴的语言代替华丽的辞藻,”将为后世读” 则是指这些文字将流传给后代的人们阅读。
拜别还空山,云中望鸿鹄。
“拜别还空山” 表示告别之后回到了空无一人的山中,”云中望鸿鹄” 则是说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遥望着鸿雁。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动作的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充满了文人骚客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