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昔能言,泰山曾自立。
神异即不无,幽奇讵能及。
拔起若兴云,蒙蒙翠犹湿。
【注释】
- 晋国昔能言:晋国,战国七雄之一。昔,过去。能言,善于言语。晋国善言,有口才。
- 泰山曾自立:泰山,五岳之首。曾,曾经。立,站立。
- 神异即不无:神异,神奇而奇异。即,就。无,没有。
- 幽奇讵能及:幽奇,幽深奇特。讵,岂。及,达到。
- 拔起若兴云:拔起,耸立。若,像。兴云,兴起的云彩。
- 蒙蒙翠犹湿:蒙蒙,形容山色如烟云般迷蒙。翠,绿色。犹湿,仍然湿润。
【赏析】
这首诗是王士禛在《西城别墅十三咏·石帆亭》中对石帆亭的赞美之作。石帆亭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晋祠公园内,建于明代弘治三年(1500年),因形似船帆而得名。此亭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东西阔6米,南北长7米,四周以石栏围绕。
“晋国昔能言,泰山曾自立。”这两句诗是说:昔日晋国善于言辞,泰山曾独立屹立。这里用“晋国”和“泰山”作比喻,赞颂石帆亭的雄伟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抱负与志向。
“神异即不无,幽奇讵能及。”这两句诗是说:神奇奇异就一定存在,幽深奇特又怎能比拟?这里进一步强调了石帆亭的神奇之处,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拔起若兴云,蒙蒙翠犹湿。”这两句诗是说:拔地而起好像兴起的云彩,蒙蒙苍翠依然湿润。这里描绘了石帆亭的巍峨挺拔、苍翠欲滴的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拔起”“兴云”“蒙蒙”“犹湿”等词语的运用,也使诗句更加生动传神。
这首诗通过赞美石帆亭的神奇、壮丽和美丽,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