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不可即,林中恍如对。
世无痴神仙,要当属吾辈。
羡门与子乔,安知不在内。

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石帆亭

陈恭尹墨迹中探寻古人智慧

  1. 原文
    大壑有藏舟,兹帆负而走。不觉动波涛,但见移星宿。寄谢济川人,清风在岩岫。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陈恭尹的作品《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石帆亭》。诗中以“大壑有藏舟”为开篇,描绘了深邃的峡谷中有一只船,而这只船被风帆承载着行驶。接着,作者通过“不觉动波涛,但见移星宿”,形象地表达了船只行驶时带来的巨大动静和影响。结尾部分“寄谢济川人,清风在岩岫”,则寓意着希望与对方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2. 译文
    大湖中隐藏着船只,帆船载着我前行。不知不觉中搅动了湖水,只看见星星也跟随而行。我向济川的人致意,清风吹拂在山间。
  3. 注释
  • 大壑:深谷、深渊。
  • 藏舟:隐藏的船只。
  • 兹帆负而走:此句中的“兹”指此,即此处的船;“帆”指的是船帆;“负而走”则暗示着帆船承载了诗人前行的意志,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
  • 不觉动波涛:不知不觉中搅动了湖水。
  • 但见移星宿:只见星星也跟着移动起来。这里的“移星宿”既形容了星光的闪烁不定,也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流转。
  • 济川人:这里代指朋友或知己,可以理解为与诗人志同道合之人。
  • 清风在岩岫:清风拂过山岩,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清风”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与品质;而“岩岫”则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山中之岩,给人以高远与静谧之感。
  1.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首先,诗人通过对大湖中隐藏船只的形象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其次,诗人利用“不觉动波涛,但见移星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船只行驶时所带来的动静变化,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波拍打岸边的声音,感受到星空闪烁的美妙景象。此外,诗歌还通过“寄谢济川人,清风在岩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感激之情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最后,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让人回味无穷。
  2. 评析
    《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石帆亭》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陈恭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他也注重诗歌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传递,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陈恭尹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友情的重视与珍惜。这些特点使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3.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生活困顿、仕途坎坷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恭尹选择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情怀。而他创作的这首诗《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石帆亭》则是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大湖中隐藏船只的形象描绘,以及“不觉动波涛,但见移星宿”等诗句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同时,这首诗也是陈恭尹与友人之间的赠答之作,旨在通过诗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心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