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闻午钟,石门倏已启。
抠衣蹑层磴,遥与仙人礼。
俯沼濯幽泉,开轩酌琼醴。
轻风自东来,管弦发朱邸。
未觉所历高,城郭忽在底。
群公济时硕,衔命来丹陛。
嘉会匪前期,东西各旌棨。
奇踪辨羊石,妙墨逢苏米。
不谓荒烟馀,名流今济济。
文章系气运,颓波藉中砥。
酒阑问新题,赋诗效何体。
【注释】
①菩提树:即菩提树,梵语Bodhi-Sūtra的音译。菩提树为佛教圣物,因佛祖释迦牟尼曾于树下悟道而得名。
②五羊:广州别称。传说晋代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来此,故称“五羊”。
③黄忍庵:即黄叔琳,字忍庵,号无垢,清代文学家、书画家。著有《无垢集》。
④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法及编纂国史。
⑤苑廷评:明末清初文学家张超然,字园圃(一作园圃),又字子文,号苑廷评。
⑥屈翁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字翁山)号。
⑦两处士:指黄叔琳、屈翁山。
⑧五羊访古:指黄叔琳、屈翁山游览广州五羊(即越秀山五仙观)遗址。
【赏析】
这是黄叔琳和屈翁山在游览广州五羊(即越秀山五仙观)遗址时所赋之诗,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全诗从午钟开始,写他们登高望远,俯瞰城郭,遥拜仙人,然后到池边洗濯幽泉,开轩饮酒,最后来到朱邸,欣赏管弦歌舞。
这首诗是黄、屈两位诗人在广州游览时的纪实之作。诗中既写出了他们的所见所闻,也抒发了他们的感慨之情。其中,对广州五羊(即越秀山五仙观)遗址的描绘尤为生动。诗中说:“未觉所历高,城郭忽在底”,这一句写得非常传神。
诗的开头两句写他们听到午钟声后,便登上高楼,远远看见石门已经打开了。“抠衣”句是说自己穿好衣服,踏上石阶而上,与仙人相见礼。“俯沼濯幽泉”、“开轩酌琼醴”两句写他们在池边洗濯着清凉的泉水,喝着美酒。“轻风”二句写他们感到一阵微风吹来,管弦乐器的声音从东边传来了。“未觉所历高”,说明他们登上高楼,看到的景象已很多;“城郭忽在底”(城郭忽然在眼前了),说明他们登上高楼的高度很高。
“群公济时硕”、“东西各旌棨”、“奇踪辨羊石”、“妙墨逢苏米”等诗句都是用典。“群公济时硕”是说他们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东西各旌棨”是指他们分东西两边行进,分别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奇踪辨羊石”、“妙墨逢苏米”都是用比喻的手法,将他们的行为比作是羊行在石头上留下痕迹,或是苏东坡书写的字体一样。这些句子都表明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很得体。
“不谓荒烟馀,名流今济济”是说没有料到如今还能见到这么多文人雅士。“文章系气运”是说文章可以影响时代潮流,“颓波藉中砥”,是说只有像他们这样的人才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酒阑问新题,赋诗效何体”是说酒阑人散时他们还问对方新的诗词的题目是什么?自己又该用什么文体去作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