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那山古道场,迟迟马策此羊肠。
眠云嫩草时承坐,飞涧松花半送香。
昙馆风清禅寂寂,芸窗月上夜央央。
数声钟磬鸡鸣彻,欹枕闲听讲梵王。
【解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阴那寺时所作。前四句写山道之险,后六句写寺院之清幽。
译文:传说阴那山有座古寺,马鞭子一挥羊肠小道上徐徐前行。
云朵和嫩草时或为坐卧之地,飞泻的涧水松花半香半馨。
寺院里清风徐来,禅师们禅房静寂,芸窗月色皎洁,夜已深。
钟声磬韵鸡鸣彻天,欹枕闲听讲梵音。
赏析:
首联先点题,写游历阴那山古寺的经过。阴那山,在今四川峨眉山西南。“闻说”一词表明诗人对这次游历并非偶然,而是有所耳闻。“那山”,指阴那山。“古道场”三字表明了阴那寺历史悠久。“迟迟”一词形容骑马行走缓慢。“马策此羊肠”一句写出了阴那山道路崎岖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阴那山的向往之情。
颔联描写了阴那寺的环境。“眠云”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阴那寺周围的景色。“眠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嫩草”“松花”分别表现了春天和初夏的风貌。“半送香”三字则描绘了阴那寺周围自然风景的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写寺院里的宁静与雅致。“昙馆”是指佛教僧侣修行的场所。“风清”二句,写寺院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禅寂寂”三字表现了僧人修习禅理时的寂静、安详;“芸窗月上夜央央”二句,写夜晚的阴那寺。“芸窗”即窗棂上的芸草,这里用以象征月光。“月上夜央央”二句既写出了阴那寺夜晚的幽静,又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气氛,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尾联写诗人听到寺庙中的钟磬声而入迷,并由此产生了对佛学的兴趣。“数声”表明时间已经不早,“磬”是一种打击乐器。“鸡鸣彻”三字则表现了深夜时分的宁静与祥和,给人一种恬静美好的感觉。最后两句“欹枕闲听讲梵王”则描绘了诗人在听到寺庙中传来的钟磬声后,开始对佛学产生兴趣,甚至于在睡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听到钟磬之声,表现出他对佛学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阴那寺周围环境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宁静的佛国仙境般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诗人通过对佛学的介绍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兴趣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