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的手法及效果分析即可。 “雪晴过庾岭”是第一句,点出诗人登山的时间与地点。庾岭,即庾信故居之岭。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为南陈国大臣,在隋朝任尚书郎,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皇年间卒。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他在岭南,登高望远,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河西务钱郎中邀饮歌以赠 大夫为人崇谦抑,舟中枉顾始相识。 译文:这位大夫为人非常谦虚有礼,我们初次见面就相互敬重。 同年张愿是同乡,邀我登堂候颜色。 译文:我们的同年人张愿也是同乡,他邀请我去他家登堂拜访,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风采。 虎丘禹穴聚奇伟,龙汉延津在胸臆。 译文:我们游览了虎丘和禹穴,发现那里的美景非常壮观;我们还游览了龙汉延津,那里的景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弦。 斯文相识即相亲
庐溪谒周濂溪祠 庭草青青照昔年,图书千载发幽传。 几回独上萍江望,风定光生月满川。 注释: 庐溪:庐溪水,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濂溪:指周敦颐,因曾居于庐山莲花峰下濂溪谷而得名。 图书:这里指的是周敦颐的学问和著作。 幽传:深藏不露的传承,意指周敦颐的学问和思想。 萍江:鄱阳湖上的一条河流,这里指鄱阳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江西庐山濂溪祠的一次游览感怀之作
【解析】 题干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这需要我们了解诗歌的大意。“披雾蒙烟散晓行”意思是:天还没亮就出发,被雾气笼罩着,在蒙蒙的大雾中行进,太阳刚刚升起来。“萧萧疋马引双旌”意思是:马匹嘶叫着,扬起了尘土;旗子在风中飘扬。“老僧扫榻日当午,笑破机关三两声”,意思是:寺庙里的僧人正在整理自己的床铺,中午的阳光照射在寺院的台阶上,僧人笑着打破了寺门上的锁。“萧萧疋马引双旌”的意思是:在清晨的微光中
诗句解析: 1. 海国秋深乐事稀:“海国”指的是海外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国家或地方。“秋深”指的是秋季深入,通常意味着秋天的氛围和感受。“乐事稀”表示快乐的事情很少发生或不易得。 2. 普陀岩下扣禅扉:普陀岩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上。“叩禅扉”指的是敲开禅院的门,禅宗修行者经常在寺院中静坐或修行。 3. 寺经岁月几僧在
【解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阴那寺时所作。前四句写山道之险,后六句写寺院之清幽。 译文:传说阴那山有座古寺,马鞭子一挥羊肠小道上徐徐前行。 云朵和嫩草时或为坐卧之地,飞泻的涧水松花半香半馨。 寺院里清风徐来,禅师们禅房静寂,芸窗月色皎洁,夜已深。 钟声磬韵鸡鸣彻天,欹枕闲听讲梵音。 赏析: 首联先点题,写游历阴那山古寺的经过。阴那山,在今四川峨眉山西南。“闻说”一词表明诗人对这次游历并非偶然
译文 在边塞逢见春天到来,新年的喜悦让天涯稚子与亲人更显亲密。 千家万户还未从战乱中解脱,三城依然戍守着边疆,我独自一人病卧孤枕,心情沉重。 北疆不断传来警报,我的魂也为之激愤;南边的书信迟迟不来,我的眼泪也随之涌出。 我在房檐下散步,思绪飘向远方的青霄之上,苦苦思念那个在寒风中守岁的女子。 注释 1. 绝塞逢春岁欲新: 在边塞之地,遇到春天的到来,感受到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2.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的作品。 辽左维车滞异乡,再逢除夕动悲伤。 “辽左”指北方边境地区,“维车”即系车之意,这里指在边疆驻守。诗人因公务而滞留他乡,除夕之夜更是触发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内心充满了悲伤。 一身系国三更梦,万里思亲九断肠。 身在异乡,无法入睡,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梦见自己正在为国事忙碌。同时,也思念着远方的家人,这种思念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
良乡夜雪 五夜窗冰白,推窗见雪明。 群鸦禁不诣,画鼓寂无声。 银塔联瑶树,琼宫隐玉城。 独怜天际客,孤枕梦难成。 赏析: 第一节: - 关键词: 良乡、五夜、窗冰白 - 注释:良乡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地区;五夜可能是指特定的夜晚时间;窗冰白形容窗户上的冰花洁白如雪。 - 译文: 良乡的窗外五个夜晚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白。 第二节: - 关键词: 群鸦、禁不诣 - 注释
【注释】 偶成:偶尔写成的诗。 筠杖:竹制的手杖。 湄:边缘。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海塘边寻风时的情景。首二句写诗人来到海边,看到海塘西的山草、山花,迷了方向,不知所措;三、四句写野叟不知天已老,仍拖筠杖过江湄,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全诗清新自然,有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