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尽说庾关险,此日闲登绝顶来。
远近紫梧巢鹤睡,清虚楼阁倚云开。
摩空日映双旌过,鸣涧风生万壑哀。
极目千山一澄霁,许身今已在瑶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的手法及效果分析即可。

“雪晴过庾岭”是第一句,点出诗人登山的时间与地点。庾岭,即庾信故居之岭。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为南陈国大臣,在隋朝任尚书郎,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皇年间卒。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他在岭南,登高望远,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逢人尽说庾关险,此日闲登绝顶来”,这是第二、三两句,诗人用一个“险”字概括出了庾岭的特点。庾岭是有名的山,其特点是“危峰插天”。这一句的意思是,人们都在说庾岭险峻难行,可是今天闲暇无事,我却登上了这座山。这里既写出了庾岭的险要,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远近紫梧巢鹤睡,清虚楼阁倚云开”,这是第四、五两句,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景象。紫梧,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位于今湖南长沙东郊;鹤,指仙鹤。这句意思是说,远处有座紫梧桐树,上面住着仙鹤正在睡觉,而那清虚楼阁则像云朵一样高悬在天空中。这里的“清虚”二字,既写出楼阁的空灵飘渺,又暗含着一种高超脱俗的意味。“摩空日映双旌过,鸣涧风生万壑哀”,这是第六、七两句。“旌”,古代军队的旗帜。这句意思是说:在高空中太阳照耀之下,两竿大旗随风飘扬而过;在山涧中,阵阵风声使山谷响起了一片哀鸣。“摩空”,形容阳光照射到山顶上,光芒四射;“鸣涧”,指风吹过山涧发出的声音。这两句写景生动形象,富有动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之感。“极目千山一澄霁,许身今已在瑶台”,这是最后两句,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千山万壑都披上了银装,一片澄明晴朗的景象;此时诗人自己却已身处瑶台(神话传说里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既是描写眼前之景,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自得之意。诗人以“千山一澄霁”来形容眼前的景色,意喻天下太平,人民安宁幸福。同时,“许身今已在瑶台”中的“许身”,意为心甘情愿,甘愿做某事;“瑶台”是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比喻自己的理想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

雪晴过庾岭

逢人尽说庾关险,此日闲登绝顶来。

远近紫梧巢鹤睡,清虚楼阁倚云开。

摩空日映双旌过,鸣涧风生万壑哀。

极目千山一澄霁,许身今已在瑶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岭南时写的。庾岭,即庾信故居之岭。庾信,南北朝

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为南陈国大臣,在隋朝任尚书郎,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皇年间卒。此诗作于诗人

晚年,当时他在岭南,登高望远,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开头四句写登山时间与目的。前两句“逢人尽说庾关险,此日闲登绝顶来”交代了登山的时间和目的。庾关险,即庾岭的险要。庾岭是有名的山,其特点是“危峰插天”。这一句的意思是,人们都在说庾岭险峻难行,可是今天闲暇无事,我却登上了这座山。这里既写出了庾岭的险要,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四句写眼前的景象,其中“清虚楼阁倚云开”尤为精彩。清虚楼阁,是作者想象中的仙居所在。它高悬在云端之上,宛如仙境一般。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高空中太阳照耀之下,两竿大旗随风飘扬而过;在山涧中,阵阵风声使山谷响起了一片哀鸣。“摩空”,形容阳光照射到山顶上,光芒四射;“鸣涧”,指风吹过山涧发出的声音。这两句写景生动形象,富有动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之感。

最后两句写所见之景和所感。“极目千山一澄霁”,“极目”是极力地看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放眼看去,只见千山万壑都披带了一层银光,一片澄明晴朗的景象;此时诗人自己却已身处瑶台(神话传说里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既是描写眼前之景,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自得之意。诗人以“千山一澄霁”来形容眼前的景色,意喻天下太平、人民安宁幸福;同时,“许身今已在瑶台”中的“许身”意为心甘情愿,甘愿做某事;“瑶台”是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比喻自己的理想境界。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