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窗催曙鸟,绣阁卷香帏。
开匣自生妒,看妆谁谓非。
怜时嫌著粉,愁处懒更衣。
回视雕梁燕,双双犹未飞。
【注释】
戏作临镜:以戏谑的心情对着镜子梳妆。戏作,即“嬉作”。
绣阁:华丽的卧室。
匣:盒子。
生妒:嫉妒。
看妆:指照镜子化妆。
怜时嫌著粉:爱打扮的人往往怕脸上有粉,故说“怜时嫌著粉”。
愁处懒更衣:心情烦闷时,懒得更换衣服。
雕梁:雕刻精美的屋梁。燕:燕子。
【赏析】
此诗写闺情,全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纯任自然。
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晨图,诗人一早起来就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第三句“开匣自生妒”,是说打开梳妆匣子时,自己竟生了疑心,怀疑这妆是否真的合适,好像有人嫉妒她的美丽。这是说,自己对自己的美过分自信,以至怀疑别人的美。“自生妒”三字,活画出一个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而又多疑的女子的形象来,十分传神,也写出了她的矛盾心理:“我这么美,怎么还怀疑别人比我美?”“谁谓非”,反诘句,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第四句“看妆谁谓非”,是说镜子里的倩影,又使她惊疑不定。这里既写了她的自疑,也写出了她的自得。“谁谓非”三字是关键,它既是对上句“生妒”的回答,也是作者自问自答,表达了一种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怀疑别人比自己美;另一方面自己又是那么自信和得意。这种矛盾心理正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女性的矛盾处境,而这种处境正是这首诗要反映的中心内容。
第五六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这位女子的心理状态:她既羡慕那些涂脂抹粉的美人儿们美丽娇艳,又嫌那脸上的胭脂不自然,甚至讨厌那胭脂的颜色,所以总是懒于梳妆打扮,不愿涂脂抹粉。这两句诗写得极为含蓄,极富暗示意味。表面上是说她嫌粉太厚,实际上却反映了她爱美而不自知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回视雕梁燕,双双犹未飞”,是说当她看到一对对飞翔在屋梁上的燕子时,忽然感到自己的青春时光已逝,青春易老,于是不禁黯然神伤起来。这里的“雕梁”二字,既实指雕饰华美的屋梁,又暗指人的青春,含有双重含义。“犹未飞”,既指燕子已经飞走了,又指青春已逝去,岁月难留。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女子的伤感之情,又写出了她的无可奈何之感。
此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写一位女子梳妆打扮前后的矛盾心理,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女性的思想状况,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