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焰昏炎徼,惊烽煽绿林。
岂缘宋姬笑,遂断木兰吟。
抱柱岂为信,登台良独任。
惟应芦火玉,堪自表贞心。

【注释】

完节:守节,保持节操。宋姬:《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宋人伐陈,获公子杵臼……使杵臼歌而招之,遂盟。”宋姬,指杵臼之女,即陈灵娥。“宋”是陈的别称。宋姬,就是陈灵娥。

“惊烽煽绿林”:烽火在树林中燃起,草木皆兵,惊慌失措。

“抱柱岂为信”:抱住柱子难道是因为讲信用吗?

“登台良独任”:登上高台,独自承受着重任。

惟应芦火玉,堪自表贞心:只有芦花像宝玉一样洁白,才能表示她的贞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从唐玄宗、杨贵妃和陈灵娥的事迹出发,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评价及自己的感慨。

首联两句用典故来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玄宗荒淫误国,终于酿成安史之乱,而当叛乱平息后,玄宗又重蹈覆辙,宠幸杨玉环,终至国破家亡。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实际是作者借古讽今,暗寓了诗人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颔联两句以反语形式表达作者对唐玄宗的讽刺,也暗含了对陈灵娥的同情。诗人以“惊烽”比喻战祸四起,草木皆兵的局面,以“绿林”喻指山林,暗喻叛军猖獗,社会动荡不安。“宋姬笑”指的是陈灵娥被选入宫中成为杨贵妃,她因美貌而受到皇帝的喜爱。“遂断木兰吟”是指陈灵娥最终被迫成为杨贵妃而被赐死。“木兰吟”指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诗人在这里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为反衬,表达了他对陈灵娥的同情之情。

颈联两句用典来表达诗人对于忠诚与信任的看法。“抱柱”指的是抱着柱子坚守信约的故事,诗人在这里用典来表达了他对忠诚的赞美之情。“登台”指的是登高望远、独立承担重任的场景,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他对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尾联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情感。“惟应芦火玉”,这里的“芦火”指的是芦苇上的火光反射出如同玉石一般的美丽景色,象征着纯洁无暇的美好。“堪自表贞心”,这里的“表贞心”指的是表现出自己的坚定信念,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他对于贞烈精神的赞扬之情。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