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惠山寺,因知第二泉。
饮冰当夏日,沸雪散炎烟。
远汲通殊域,分流灌野田。
何人漱玉齿,细读品茶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绘了惠山寺的第二泉的景色和韵味。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惠山泉
惠山泉,即惠山寺旁的泉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问讯惠山寺,因知第二泉。
向寺庙里问候,得知第二泉的位置。
饮冰当夏日,沸雪散炎烟。
夏天在泉水中饮用清凉的水,热气被水蒸腾消散。
远汲通殊域,分流灌野田。
从远处汲取水源,用于灌溉农田。
何人漱玉齿,细读品茶篇。
有谁在品味如玉石般细腻的泉水,仔细阅读茶经。
赏析
这首诗以“惠山泉”为主题,通过对第一至第四句的描绘,展现了惠山寺旁边第二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
首句“问讯惠山寺,因知第二泉。”:诗人通过向寺庙中的僧人打听,得知了第二泉的位置,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背景。这里的“问讯”,既是向寺院询问的意思,也隐含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好奇。
次句“饮冰当夏日,沸雪散炎烟。”:描述了泉水在夏日的清凉,以及泉水将炎热蒸发成轻烟的景象。这一描述不仅展示了惠山泉水的特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第三、四句“远汲通殊域,分流灌野田。”:诗人提到了从远方汲取水源,并用于灌溉农田的情景,这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也体现了惠山泉在农业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两句“何人漱玉齿,细读品茶篇。”:这里的“漱玉齿”比喻了泉水的清澈甘甜,而“细读品茶篇”则暗指人们在此品味茶香,欣赏茶艺。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注重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文环境的描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