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秋砧起,西湖夕泛归。
桥文依鹊远,槎影入河微。
粉席连堤幕,针楼动水扉。
明朝访卜肆,定自识支机。

【注释】

使:出使。过:经过,游览。船中:泛指船上。七夕: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的节日,相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渡河相会。

【译文】
南国秋砧声起(传来),西湖夜泛归去。
桥上文饰像鹊尾(一样)延伸,木筏影子(映入水中,显得)微茫。
粉席连成堤上的帐幕,针楼触动水门(的关闭)。
明天早晨访求占卜的人,一定会认识那支机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风景的七绝。诗人在游船经过杭州时,写下了这首诗以记之,抒发对杭州的眷恋之情。
首句写秋日之景,点明题旨,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南国”指南宋临安,“秋砧”,即秋砧声,这里指秋日里传来的阵阵秋风。
第二句写泛舟西湖所见,点明题旨。“夕泛归”,即傍晚泛舟。诗人泛舟西湖,一路观赏美景,直至傍晚才结束游览,返回行船。
第三、四句写船中所见。“桥文”、“槎影”,皆指桥梁与木筏的影子,用“依”、“入”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景物与人的亲密关系,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五、六句写船中所见。“粉席”,“针楼”,都指装饰精美的船中用品。“连”“动”二字则将景物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游赏时的愉悦之情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写泛舟西湖归来时的情景。“卜肆”,指占卜的店铺,泛指寻访占卜者的地方;“识”,识别,了解,这里是说一定能够了解那支机杼。“定自”,表示肯定的语气。
此诗写景工致细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富有生活情趣,是作者对杭州山水风物的热爱之情的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