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阳山水共清辉,中有云林合翠微。
鸡犬未曾逢钓艇,薜萝终待制山衣。
石潭映竹高低见,溪鸟避船来去飞。
借问灵洲寄禅室,何如此地息尘机。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灵洲山水之美和陈长水山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渡浈阳峡赠陈长水山人归灵洲旧隐”:在渡过浈阳峡时赠送给陈长水山人,因为他回到灵洲故居隐居。这是第一句,点明题意,交代出诗人与陈长水山人的交往背景,为下面的描写做好铺垫。“浈阳”是地名,“峡”是河流,“山人”是指隐居山林的人,“旧隐”是指隐居的地方。

第二句“浈阳山水共清辉”,写浈阳的山山水水共同映照出一派清新的光辉。这里的“清辉”是形容词,意思是清澈明亮。

第三句“中有云林合翠微”,意思是说在这山中云林之上有一处翠微,也就是青山绿水之间,有一处幽静的云林山居。这里用一“合”字把云、林、翠三字连接起来,表现了云林山居的秀丽景色。“翠微”是名词,意思是青翠的山色,也可以理解为指山中的绿色植被。

第四句“鸡犬未曾逢钓艇”。意思是说自从他回到山居,鸡鸣犬吠再也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有人驾着小船来钓鱼。“未曾”是副词,意思是从来没有。“遇钓艇”是动词短语作定语,修饰前面的主语“鸡犬”。

第五句“薜萝终待制山衣”。意思是说薜萝终年等待织制山衣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隐居者。“薜萝”是植物名,意思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比喻隐居者所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用来比喻隐居者的服饰。

第六句“石潭映竹高低见”。“石潭”是名词。意思是石潭映照着竹子,高低错落可见。这一句写出了潭水映照出的竹影。

第七句“溪鸟避船来去飞”。意思是说溪边飞鸟避开小船而来而去。这一句写出了溪水流动的景象。

第八句“借问灵洲寄禅室”,意思是说请人代问陈长水山人,他的禅室设在灵洲,不如在这里息尘机。这里的“禅室”指的是禅房,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隐居者所居住的场所。

【答案】

译文:

在渡过浈阳峡时赠送给陈长水山人,因为他回到灵洲故居隐居。

浈阳山水共同映照出一派清新的光辉,其中有云林之上的翠微。

自从他回到山居,鸡鸣犬吠再也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有人驾着小船来钓鱼。

薜萝终年等待织制山衣的人,这里是隐居者的居处。

石潭映照着竹子,高低错落可见,溪鸟避开小船而来而去。

请人代问陈长水山人,他的禅室设在灵洲,不如在这里息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