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遗事访朱仙,又见孤坟浙水边。
南渡总无恢复意,中原空有誓师年。
战场地远馀春草,垄树林疏起夕烟。
若使黄龙勋业就,遗封应更象祁连。

诗句注释

  • 鄂墓:指的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岳飞的墓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汤阴县。
  • 遗事访朱仙:指寻找与岳飞有关的传说或遗迹。
  • 孤坟浙水边:岳飞的坟墓在今浙江杭州附近,因此说“孤坟”。浙水即钱塘江,位于今天浙江省境内。
  • 南渡总无恢复意:南宋在金朝的逼迫下,最终选择迁都南渡(今杭州)以求自保。这里的表达是说南宋虽然尝试过抵抗,却没有真正恢复领土的愿望。
  • 中原空有誓师年:指的是1127年,北宋灭亡后,金军入侵中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即位,称帝为宋高宗。这一年被称为“靖康之难”。这里用“空有”表示没有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
  • 战场地远馀春草:暗示了南宋时期战事频繁,但远离中原地区,导致春天时草木繁茂。
  • 垄树林疏起夕烟:描述的是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田地间稀疏的树木和升起的烟雾增添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 若使黄龙勋业就:黄龙是南宋皇帝的象征,此处表达了如果南宋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成就一番伟业的话。
  • 遗封应更象祁连:祁连山是古代中国的名山之一,这里比喻为岳飞的功绩和精神,希望其英名永载史册。

翻译

我曾寻找有关岳飞的故事,再次看到他的坟墓,位于浙江的水边。南渡期间,尽管有过复国的愿望,但没有真正成功。中原地区虽然一度被金军占领,但在战后却未能恢复。战场上的凄凉景象,以及战后的荒芜,都是战争带来的悲剧。如果能够完成复国大业,那么岳飞的功绩和精神应该被永久铭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岳飞的缅怀和对他未能实现的复国梦想的感慨。通过对岳飞的坟墓的描述、对南渡时期的回顾以及对战场现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的关键词如“遗事”、“孤坟”、“战场”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现实的哀愁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