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亭子水仙栖,面面雕阑着水齐。
云树迥悬三竺路,绮罗斜带六桥堤。
飞花往往随风度,好鸟时时隔岸啼。
幸是兰桡皆可息,桃花春水不愁迷。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一首七绝,描写了湖心亭的美丽景色。全诗如下:
玉函亭子水仙栖,面面雕阑着水齐。
云树迥悬三竺路,绮罗斜带六桥堤。
飞花往往随风度,好鸟时时隔岸啼。
幸是兰桡皆可息,桃花春水不愁迷。
注释:
- 玉函亭子(地名):指的是一个以玉为材料的箱子形状的亭子。
- 面面雕阑(形容词):每一面都有雕刻栏杆。
- 面面雕阑着水齐(形容词短语):每面的栏杆都与湖水齐平。
- 云树迥悬(动词短语):云树高高悬在天空中。
- 三竺路:指杭州西湖的三个著名景点——上天竺、下天竺和中天竺。
- 绮罗斜带(形容词):像彩色绸缎一样的堤岸。
- 飞花往往随风度(动宾短语):飘落的花瓣常常随着风飘过。
- 好鸟时时隔岸啼(成语短语):美丽的鸟儿时常隔岸而鸣。
- 兰桡皆可息(名词短语):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
- 桃花春水不愁迷(名词短语):桃花盛开的春水并不让人感到迷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湖泊景象。首句”玉函亭子水仙栖”,形容亭子如玉一般美丽,水中生长的水仙花仿佛栖息在其中。接下来”面面雕阑着水齐”,描绘了亭子的栏杆每面对水面,与水面齐平。然后”云树迥悬三竺路,绮罗斜带六桥堤”,写出了云雾缭绕的树木和色彩斑斓的堤岸,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飞花往往随风度,好鸟时时隔岸啼”,描述了花朵和鸟儿的自由自在,以及它们的欢快生活。”幸是兰桡皆可息,桃花春水不愁迷”,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