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归远浦夕烟生,雁落平沙秋水明。
小艇夷犹江上客,棹歌偏在月中行。
渔归远浦夕烟生,雁落平沙秋水明。
小艇夷犹江上客,棹歌偏在月中行。
赏析:
《湘中杂咏》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一组诗作,共十首。这些作品以湘中为背景,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生活,体现了王炎深邃的诗歌艺术造诣。
第一句“渔归远浦夕烟生”,通过描写夕阳下渔民归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傍晚时分,渔民驾着小船缓缓归家,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给水面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渔归”二字不仅描绘了渔夫的动作,更传达了一种归家的温馨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种平凡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句“雁落平沙秋水明”,则是对秋天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大雁南飞,它们在清澈的湖面上留下一行行清晰的足迹,湖水因秋日的阳光而显得分外明亮。这句诗不仅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清新与明澈,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第三句“小艇夷犹江上客”,则转换了场景,由渔舟晚景转入江上独行的游人。小艇在江面上悠然前行,诗人站在船上,感受着江水的流动和微风的轻拂。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人的逸趣闲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在。
最后一句“棹歌偏在月中行”,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在明月的陪伴下,诗人划着桨歌唱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刻。月亮作为夜晚的象征,它的皎洁与圆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湘中杂咏》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湘中的四季风光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画面。王炎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