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亭标往胜,楚俗旧登临。
昔堕看碑泪,今伤歧路心。
江山无改易,贤达几消沉。
缅想昔人叹,翻为后代钦。
雍台临汉水,樊口接荆岑。
树似遗棠爱,川如睹洛深。
谁知感慨者,名向此山寻。
诗句解析
1 岘山怀古 - 这首诗以“岘山”为背景,表达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与感慨。
- 岘亭标往胜,楚俗旧登临 - “岘亭”是古代的著名地点,这里强调其自古以来就具有的优越地位和历史重要性。“楚俗旧登临”,说明此地曾是楚地人民的常用之地,充满文化和历史气息。
- 昔堕看碑泪,今伤歧路心 - 诗人回顾过去,看到曾经的遗迹或碑文时,不禁流泪;而面对现在,心中充满了哀伤和失落,因为道路分岔,意味着人生的方向可能改变。
- 江山无改易,贤达几消沉 - 尽管江山依旧,但人事有变迁,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今也可能陷入困境。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缅想昔人叹,翻为后代钦 - 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英雄人物,感叹他们的壮举,同时也希望这些事迹被后来的人所敬仰。这种情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
- 雍台临汉水,樊口接荆岑 - 描述了地理位置,雍台位于汉水之旁,而樊口则靠近荆州的岑山。这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地域的辽阔和历史的厚重。
- 树似遗棠爱,川如睹洛深 - 使用比喻手法,将树木比作遗留下的棠梨花木,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将河流比作深邃的洛阳水,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 谁知感慨者,名向此山寻 - 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感慨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名字和事迹在这座山上流传,成为后人追寻和纪念的对象。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译文
岘山是我怀念的地方,岘亭作为古胜地一直吸引着人们前来。楚地的传统登临习惯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我曾在岘山上留下过泪水,如今却因道路的分岔感到心痛。尽管江山仍旧,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让人唏嘘不已。
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成就如今也许已不再显赫;而我,也不免感慨自己的境遇。
站在岘山上回望过去,那些古人的壮举令我叹息;希望这些故事能被后世所崇敬。
雍台和樊口分别坐落在汉水和荆州岑山之间,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那些古老的树木仿佛还保留着遗棠的味道,清澈的流水仿佛能触及洛阳的深处。
谁能想到,那些充满感慨的人正是在这里寻找名声的?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对岘山的历史和文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感悟的情感。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诗人揭示了历史的沧桑感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此外,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使得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还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