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看梅来,不饮梅下酒。
却令梅下仙,徘徊吟洞口。
昨夜罗浮月,宛宛窥窗牖。
顾见瑶台人,嫣然举玉手。
微风动芬馥,徐步锵琼玖。
相对不为欢,后梦亦何有。
【注释】
咨伯:诗人自谓。洞梅:指梅之幽香。小酌:饮少量酒。君:指梅树。看梅来:是说诗人到梅树前观赏梅花。不饮梅下酒:意思是诗人没有饮酒,而是欣赏梅花。却令:却让。梅下仙:指梅花的芳香能使人神清气爽。徘徊:徘徊。吟:咏诵。昨夜罗浮月:指诗人昨夜在罗浮山上看到月光照耀。宛宛窥窗牖:月光从窗户中照入。顾见:望见。瑶台人:指诗人梦中所见的仙女。嫣然:笑的样子。举玉手:形容仙女的手白如玉。芬馥:香气。徐步:缓慢地走。锵:击打的声音,这里形容风声。琼玖:美玉,这里代指美好的事物。相:面对。后梦亦何有:后来的梦境又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诗。
开头两句“咨伯步访我洞梅不待小酌而去”用拟人手法写梅树迎客,使人留连忘返,并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咨伯,诗人自称,意为“你”,即梅树。小酌:饮少量酒。去:离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咨伯(梅树)迎着我去访问它(我),并不需要我来斟酒招待它才肯留下;我只是静静地观赏梅花,并不饮酒。
接着两句“君为看梅来,不饮梅下酒。”意思是说:你来欣赏梅花啊,不用喝酒,也不用下榻休息,只管赏梅就行了。
第三句“却令梅下仙,徘徊吟洞口。”意思是说:梅树下仿佛有一位仙人,徘徊吟咏,好像在对梅花进行品评。
第四句“昨夜罗浮月,宛宛窥窗牖。”意思是说:昨天晚上我在罗浮山看到一轮明月,圆圆地映照着窗户。
第五句“顾见瑶台人,嫣然举玉手。”意思是说: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位仙女,白净的手指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她嫣然一笑,举起了双手。
第六句“微风动芬馥,徐步锵琼玖。”意思是说:一阵微风吹过,梅花的香气四溢。我缓缓地走着,脚步声清脆悦耳,好像是敲击着琼玉一般美妙动听。
第七句“相对不为欢,后梦亦何有。”意思是说我与这位仙女对视着不说话,也不表示什么高兴。因为我知道我们相见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会醒来。所以这种短暂的欢乐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梅花的优美姿态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幽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