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飞南海,徘徊恋天池。
岂无三珠树,归守椅梧枝。
逢君问出处,所需在明时。
本期千仞翔,览德而下之。
文采非惊世,宁为燕雀欺。
尝闻帝王代,衔图及鸣岐。
时哉不我与,蒙议于德衰。
稻粱不肯啄,终岁常苦饥。
东园琅玕实,倘许共来仪。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汪公干对话中所作的一首回答诗。诗中通过紫凤和三珠树的比喻,表达了对明时政治的关注;同时,也通过稻粱不啄、终岁常苦饥等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翔凤篇答汪公干时四家兄亦和此篇    
紫凤飞南海,徘徊恋天池。    
岂无三珠树,归守椅梧枝。    
逢君问出处,所需在明时。    
本期千仞翔,览德而下之。    
文采非惊世,宁为燕雀欺。    
尝闻帝王代,衔图及鸣岐。    
时哉不我与,蒙议于德衰。    
稻粱不肯啄,终岁常苦饥。    
东园琅玕实,倘许共来仪。    

译文:
紫凤飞翔到南海,在天空中盘旋留恋。难道没有三颗明珠般的树木,它要归守那椅梧一样的树枝?你问我的出处,我所追求的是清明的政治时期。我本可以像千仞高的凤凰一样高飞,但是我想看看你的德行再决定是否降落。我的文采虽然不是惊世之作,但我宁愿被燕雀欺辱。我曾经听说,帝王更迭的时候,人们会抱着地图和鸣岐一样珍贵的物品四处奔走。现在时机不对,我被抛弃了,只能谈论那些道德衰退的事情。稻粱都不让我吃,我一年到头都过着饥饿的生活。东园里有琅玕一样的果实,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和你一起享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汪公干的对话中所作的一首回答诗。诗中通过紫凤和三珠树的比喻,表达了对明时政治的关注;同时,也通过稻粱不啄、终岁常苦饥等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