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重交谊,岂不在命驾。
君从燕山阳,送我任城下。
所历千里馀,四顾尽平野。
览古究天人,观代陈王霸。
久堙稷下谈,孰重燕台价。
怆恻乐生去,慷慨聊城射。
苍茫齐鲁墟,贤圣何凋谢。
抚迹劳我思,感时伤物化。
乐饮慰穷愁,悲啸激长夜。
我行适旧都,子还依旅舍。
去帆天际遥,归鞍日边卸。
片语难久留,馀辉恋桑柘。
磊落平生怀,晤言用自写。

注释:

  1. 古来重交谊,岂不在命驾。古来重视友谊,难道不在驾车吗?
  2. 君从燕山阳,送我任城下。你从燕山的阳,送我到任城的下面。
  3. 所历千里馀,四顾尽平野。所经历的是千多里,四望都是平原。
  4. 览古究天人,观代陈王霸。观看历史的人,知道天人和人的关系,看历代的帝王如何称霸天下。
  5. 久堙稷下谈,孰重燕台价。很久没有人谈论稷下学宫的事,谁看重燕台的价值?
  6. 怆恻乐生去,慷慨聊城射。悲伤地想到生离死别的情景,慷慨地在这里射箭。
  7. 苍茫齐鲁墟,贤圣何凋谢。辽阔而模糊的齐鲁故地,贤人圣贤都到哪里去了?
  8. 抚迹劳我思,感时伤物化。抚摸遗迹使我思绪烦乱,感叹时光流逝万物化变。
  9. 乐饮慰穷愁,悲啸激长夜。快乐饮酒以慰我的贫穷忧愁,悲啸长歌以激扬长夜!
  10. 我行适旧都,子还依旅舍。我行走到这里是旧地,你回来依着旅店。
  11. 去帆天际遥,归鞍日边卸。船帆已经远远地驶向天际,归来的车驾在太阳边上卸下。
  12. 片语难久留,馀辉恋桑柘。片言只语难以留住,余晖依恋着桑树和柘树。
  13. 磊落平生怀,晤言用自写。我胸中磊落满怀的壮志,用语言倾诉自我抒发。
    赏析:
    《汪公干从燕台送余至济上叙别兼寄别和叔》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当时作者正客居扬州。诗的首联点出题意,即古人非常重视友情,难道不是在于他们能够驾车远行相访吗?二、三句写诗人与友人告别的场景:友人是从燕山阳出发,送我到了任城。四、五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历尽千山万水,四处眺望,只见一片平原沃野。六、七句写诗人感慨万分的心情:诗人看到历史的记载,知道天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看到历代的帝王们如何称王称霸。八、九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因为久不与朋友见面,所以诗人认为稷下学宫已久无人谈论,燕台的身价更无从谈起了。十、十一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看到自己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痕迹,不禁伤感起来;而当听到燕地传来凄厉的长笛声时,又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襟。十二、十三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看到苍然一片的齐鲁之地,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诗人抚摩着自己的足迹,思念着友人,同时也感叹着时光的飞逝、人事的变化。十四、十五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举杯畅饮来驱除心中的烦恼,但酒后仍不免发出长啸之声。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离开燕台,乘舟远航;诗人回到故乡,暂住旅馆。十六、十七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的帆船驶向天边,而归船则停泊在江岸;诗人的离去,使朋友感到无比的遗憾和惋惜。十八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用片言只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情感。十九、二十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临别的宴席上,与友人共同痛饮,并一起放声歌唱;但歌声却久久回荡在空中,使人无法忘却离别的痛苦。二十一、二十二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告别时频频挥手,但友人却只能目送着他离去;诗人在告别之后,又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中去。二十三、二十四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告别之际,与友人共赏一轮明月,并互道珍重。二十五、二十六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告别之后,又不得不独自面对茫茫夜空;诗人在离别之时,不禁发出悲愤的啸声。二十七、二十八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告别之后,独自登上高楼远眺;诗人在离别之时,不禁发出悲愤的啸声。二十九、三十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告别之后,独自登上高楼远眺;诗人在离别之时,又不禁发出悲愤的啸声。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全诗通过描写与友人别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