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春秋义,遍求史氏真。
浮名惭小子,实录叹先人。
瑞水涵虚碧,容山吐曜新。
按图怀远道,涕泗欲沾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句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阅郁林州志有感”:翻阅着《郁林州志》有所感。郁林:古州名,今广西右江地区。
“三复春秋义,遍求史氏真”:多次诵读《春秋》,寻求历史的真实性,以明辨是非。春秋:指《春秋经》。春秋之义:“春秋之义”是《春秋》所体现的褒贬褒贬的原则。
“浮名惭小子,实录叹先人”:浮名:空名。惭愧的是小子,感叹先人的事迹。实录:真实记录。
“瑞水涵虚碧,容山吐曜新”:吉祥的流水涵映着虚空的碧色,容山吐出灿烂的朝霞和日出。瑞水:吉祥之水。涵虚碧:涵映虚空的碧色。虚碧:虚空。虚:空虚。碧:青绿色。
“按图怀远道,涕泗欲沾巾”:按照图谱怀念远方的道路,泪水即将沾湿衣襟。按图:依据地图。怀:思念。
【答案】
译文:
反复研读《春秋》之义,探求史实的真实性,惭愧的是小人物,感叹先人的业绩。吉祥的流水涵映着虚空的碧色,容山吐出灿烂的朝霞和日出。
赏析:
全诗四联,前二联为第一联,后二联为第二联。首联写诗人在阅读《郁林州志》时的心情。“三复”一词用得十分贴切,表明了诗人对《春秋》的钻研精神。而“春秋之义”,则是指作者对《春秋》的解读,也就是他对于正义的认识。《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史书,其中包含了很多褒贬褒贬的内容,这是作者研读的重点。“遍求史氏真”,表明了诗人对于史实的追求,他希望能够找到真实的历史,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颔联写诗人在研究《春秋》的过程中,感到自己非常惭愧,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能像先人一样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对先人们的事迹感到无比的敬佩,因为先人们都是有着伟大业绩的人物。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先人的敬仰之情。
颈联写诗人在阅读完《郁林州志》之后的感受。他看着书中的图片,想到了远方的道路,不禁想要哭泣。这里的“泪欲沾巾”,表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而“涕泗欲沾巾”,则是形容他的眼泪几乎要滴下来,这更能够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则写诗人在读完全书之后的感受。他看着书的最后一页,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里的“涕泗欲沾巾”和前面的“泣将盈襟”是一样的意思,都表示了诗人的悲痛之情。而“览遗编”则是指他看到了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到先人的历史事迹。这里的“览遗编”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春秋》的研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