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上秋衣,来敲远寺扉。
栖禽惊客至,睡仆讶僧归。
钟度行廊尽,灯留浴院微。
非无招旅馆,禅寂愿相依。

【注释】

西寺:在江西九江,是唐代著名高僧慧远的讲学处。江月:指月亮映入江中。秋衣:指深秋时的衣服,因天气渐冷而穿厚衣。“来敲”两句:写诗人投宿于寺院,被夜半敲钟声惊起。栖禽:栖息的鸟。“睡仆”两句:写僧人回来,惊动了正在休息的仆人。灯:指寺庙中的灯火。“钟度”两句:写僧人敲过寺院后,才点亮了走廊里悬挂的大钟。“非无”两句:写僧人虽不请留宿却仍愿意与自己同住一室。禅寂:佛教徒修行时的清静心境。“愿相依”两句:表示希望能得到僧人的接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投宿于江西九江西寺时写的。前六句写投寺、闻钟、见僧、投宿等过程,后两句写诗人对僧人的感激之情。全诗以“投寺”为题,紧扣一个“投”字下笔,写诗人夜半投宿寺院的情景。首联写诗人投宿于寺院,被夜半敲钟声惊起。颔联写诗人被惊醒的原因,是栖禽和睡仆都因僧人归来而惊讶不已。颈联写僧人敲响大钟才点起了寺院走廊上所挂的钟,说明僧人敲钟后,方知有客投宿。尾联写僧人不辞劳苦,热情招待客人,希望客人能留宿一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此诗是一首纪实诗,但纪事而不作具体描写,而是抓住几个关键性的情节来写。如投寺、听钟、见僧、投宿,都是关键情节,因此诗中只着意渲染这几个关键情节的场面气氛。诗中没有一句直接写人,但读者从诗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如“栖禽惊客至,睡仆讶僧归”,不仅写出了客至惊栖、僧还讶仆的情态,而且写出了一种幽静的环境氛围。这种环境氛围是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创造出来的。诗中写到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选取了最能体现当时环境特点的几件来写。如“江月”、“秋衣”、“远寺”、“钟度行廊”、“浴院微”等,都是当时环境中的典型景物,通过这些典型景物的描写,就使整个画面显得非常逼真。

这首诗语言平易,叙事简练,用词精当。特别是结尾两句“非无招旅馆,禅寂愿相依。”写得很有特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并不是没有招接旅客的地方,只是我求得一片清静的心境,愿意和你相依相随。”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投寺的目的,同时又表达了他对僧人的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