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出云根,遥通古寺门。
山深僧少俗,人静市如村。
马渡知长浅,鱼行见不浑。
多情溪上月,归路照黄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结构,表现的主旨,还考核情感的把握,炼词炼句的能力。解答诗歌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并结合诗中意象及典故等来推断。
南溪晚归:傍晚时分从南溪返回。南溪:地名,在今四川省宜宾市。云根:指山峰高耸入云。
译文:山间清流源远流长,源头深藏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它从山涧中蜿蜒而出,流向遥远的古寺门前。寺庙幽静,人迹罕至,与喧嚣的城市形成鲜明对照。马儿渡过溪水,才感受到它的流速之浅;鱼儿在水中畅游,便显得格外悠闲自在。月色倒映溪水中,如明镜般清澈明亮。我沿着溪边的小道行走,直到天色渐暗。
赏析:《南溪晚归》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清雅宁静的山水画卷,以写景为线索展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首二句写景,“出”字写出了溪水的源头,“遥”字写出了溪水之长,“古寺门”表明溪水的流向;“山深僧少俗,人静市如村。”三、四两句写山中景色,“山深”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幽深,“僧少”突出了山中的寂静、清净,“人静”则强调了山中的空寂。五、六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鱼行”表明溪水很浅,“不浑”则说明溪水十分清澈,“知”字既写出了作者的观察能力,也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熟悉和喜爱。最后两句写夜宿南溪的情景,“多情”,点明了自己的心情,“溪上月”,写出了月亮的形态,“照黄昏”点明时间是在黄昏。整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脱俗。
【答案】
流水出云根,遥通古寺门。
山深僧少俗,人静市如村。
马渡知长浅,鱼行见不浑。
归路照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