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竹过邻,园林独卧身。
鸟声闲似野,人意倦知春。
残雨惊池树,斜阳照隙尘。
如何堂上客,不及燕来频。
诗句:
当路阙追攀,端居自掩关。
翻译:
看到竹子靠近邻居,独自在园林中休息。
注释:
阙:宫殿、朝廷;
当路:处于道路的中央或近旁;
追攀:追随攀附;
端居:静坐或居住;
自掩关:自己关闭门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园中独处的情景。首句“当路阙追攀”,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不追求世俗的成功和名利,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得诗人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第二句“端居自掩关”,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居的生活状态。他选择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过多的接触,这是一种超脱和内敛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我修行和思考。
第三句“听钟知近寺”,则通过听觉的感知,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听到钟声的场景。这种场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第四句“看画忆登山”,则是通过视觉的感知,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刻观赏画作并回忆起曾经登山的经历。这种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也使他更加珍惜当下的宁静时光。
尾句“天应怜我懒,独与少年闲”则表达了诗人对天意的感慨和对自己生活的肯定。他认为自己选择了一种更为轻松和自在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天意的眷顾和怜惜。这种感慨和自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和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