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鸣棹远相寻,欲向江斋伴旅吟。
百事未成年已长,几时才别夏将深。
萱留倦蝶连池绿,树带残莺满寺阴。
恐被老僧嫌滞碍,旧游休说更伤心。

注释:

不辞鸣棹远相寻:不怕扬起船桨(鸣棹)远远的去找你。

欲向江斋伴旅吟:想要到江边的书房去陪伴旅人吟诵。

百事未成年已长,几时才别夏将深:所有的事务都还没完成就长大了,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分别啊?

萱留倦蝶连池绿,树带残莺满寺阴:萱草留念着疲倦的蝴蝶,连池塘里的绿意也显得忧郁;树上带着残花的黄莺布满了寺院的阴暗处。

恐被老僧嫌滞碍,旧游休说更伤心:恐怕被年老的僧人嫌弃,不再提起往事会让人更加伤心。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杜牧用“不辞鸣棹远相寻”来表达他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而友人即将离去,诗人自然希望在临行前能与友人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辞鸣棹远相寻,欲向江斋伴旅吟”,这句表达了他愿意扬帆远行去寻找友人,希望能在江边的书房里陪伴友人一同吟诵。

第二联“百事未成年已长,几时才别夏将深”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间的无奈和惋惜。诗人以百事未竟、年华易逝来形容自己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间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他也在暗示自己已经度过了许多岁月,现在又要和友人分别了。

第三联“萱留倦蝶连池绿,树带残莺满寺阴”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萱草留下了疲倦的蝴蝶,连池塘里的绿意也显得忧郁;树上带着残花的黄莺布满了寺院的阴暗处。这些景象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最后一联“恐被老僧嫌滞碍,旧游休说更伤心”,表达了诗人对年迈僧人的担忧。他认为,如果僧人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感到困扰,那么他们之间的友谊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