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青山别几时,云松应恨鹤归迟。
少知学道贫非病,闲爱谈禅偈是诗。
女浣晓江烟渺渺,人行暮苑麦离离。
明朝风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诗句注释及赏析#### 第一句
译文: 与青山的离别何时能再见,云松因鹤的归来而感到遗憾。
- “忆”表达了作者对与青山离别时光的回忆。
- “几时”询问这种离别何时结束。
- “云松应恨鹤归迟”描绘了云松因鹤未能及时归来而感到的遗憾。
- “云松”象征山中的松树,“恨”表达了它们对鹤的思念和期待。
第二句
译文: 少知学习佛法贫穷不是疾病,喜欢谈论禅宗偈语是诗歌。
- 少知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名字可能含有某种寓意。
- “学道贫非病”表明虽然学习佛法的人可能贫穷,但这并非疾病所致。
- “闲爱谈禅偈是诗”展示了作者喜爱通过禅偈来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
- 这里强调了佛法和诗歌的相辅相成,以及诗人对禅宗偈语的爱好。
第三句
译文: 妇女在清晨洗涤着江上的烟雾,人们行走于傍晚时分的苑囿里,麦田一片片地被收割。
- “浣”意为洗净、清洗。
- “晓江烟渺渺”描绘出一幅清晨的江景,烟雾缭绕,景色宁静而朦胧。
- “人行暮苑麦离离”描绘了人们在傍晚时分行走在花园中,麦田已经收割完毕,呈现出一片金黄色。
- 这两句诗展现了自然界从日出到日落的变化,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活动。
第四句
译文: 明天如果风雨同往,恐怕辜负了高僧石上期。
- “明朝风雨还同往”表示计划第二天继续前行。
- “恐负高僧石上期”表达了一种担忧,担心不能完成与高僧共同在石上的约定。
- 这里的“高僧”很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的高僧,他可能在石上等待或修行。
-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未来行程的期待和对与高僧相遇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云松”、“鹤”、“禅偈”等元素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佛法和诗歌的热爱以及与高僧同行的愿望。同时,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