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城东按部回,曾将从吏到香台。
秋林数骑萧萧去,晚泽孤鸿噭噭来。
萝雨湿衣溪路转,柏风吹烛殿门开。
当年物色难留与,题壁惭无子美才。

《过野寺次韵徐廉使琰旧题》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的第一句:“使节城东按部回。” 描述了诗人奉命从京城返回到自己的城市。这里的“使节”指的是使者或者使臣,而“城东”则是指城市东部的地方,“按部回”则意味着官员按照自己的管辖范围进行巡视或处理事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职责的履行以及对自己工作区域的掌控。

  2. 第二句:“曾将从吏到香台。” 这里“从吏”指的是随行的官吏,“香台”可能是指一个与宗教或文化相关的场所。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公务之余,还关心和参与了宗教或文化的活动。

  3. 第三句:“秋林数骑萧萧去,晚泽孤鸿噭噭来。” 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数匹马快速地离开了树林,而一只孤独的鸿雁在晚空中鸣叫着飞来。这两句通过对比秋林的宁静与孤鸿的悲鸣,展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4. 第四句:“萝雨湿衣溪路转。” 描述了诗人经过一条湿润的小溪时,衣服被雨水打湿了,并且溪边的小路变得曲折。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不便和艰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恋。

  5. 第五句:“柏风吹烛殿门开。” 描述了风中吹动的蜡烛照亮了殿堂的门扉。这里的“殿门开”可能暗示了一个仪式或庆典正在进行,而“柏风吹”则增添了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氛。这一句描绘了宫廷中的庄严场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6. 第六句:“当年物色难留与,题壁惭无子美才。” 描述了诗人对于曾经的美好时光无法留住的感慨,并感到自己缺乏像杜甫那样的才华来留下这些记忆。这里的“当年物色”可能是指诗人年轻时的经历或美好时光,而“留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时光的眷恋,但同时他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完全捕捉和保存这些美好的瞬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公务之余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责任和使命的认识,以及对个人才华的自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