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寻幽度岭迟,老僧不识使君谁。
门开红叶林间寺,泉漫青山石上池。
残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鹤巢危。
壁间不用题名字,无限苍苔没旧碑。

陪临川公游天池

骑马寻幽度岭迟,老僧不识使君谁。

门开红叶林间寺,泉漫青山石上池。

残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鹤巢危。

壁间不用题名字,无限苍苔没旧碑。

译文:

陪同临川公游览天池,骑着马寻找幽深的去处,经过山岭时走得较慢。老和尚不认识来访的使君是谁。门开着迎接客人,是红叶覆盖的山林中的寺庙;泉水在青翠的山石上流淌,景色优美。已经收获的果实被猿猴食用得所剩无几,枯萎的松树枝干将要折断而让喜鹊筑巢变得危险。墙壁上不用留下你的名字,因为天池的美景已经足够让人留连忘返,没有时间去题写你的名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陪同临川公游览天池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天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他对天池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骑马寻幽度岭迟”,诗人骑着马,沿着山路寻找幽静之处,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旅程。这里的“幽”字,既指自然景观的宁静、幽美,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闲适、淡泊。次句“老僧不识使君谁”,诗人遇到了一位老和尚,但老和尚却不认识来访的使君是谁。这两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另一方面是人为的繁华和喧嚣。这种对比更突出了天池的神秘和独特之处。

接下来的三句“门开红叶林间寺,泉漫青山石上池”,进一步描述了天池的自然景观。门开着迎接客人的红叶林间寺,泉水在青山之上流过石上的池塘,景色非常优美。这里通过描写天池的自然环境,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天池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残果已收猿食少”和第五句“枯松欲折鹤巢危”都描写了天池的生态环境。残存的果实已经被猿猴吃得所剩无几,枯萎的松树枝干将要折断而让喜鹊筑巢变得危险。这些描述不仅表现了天池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天池生态环境的脆弱和需要保护的现实问题。

最后一句“壁间不用题名字,无限苍苔没旧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池美景的留恋之情。在这里,他不需要在墙壁上题上自己的名字,因为天池的美景已经足够让他留连忘返。同时,他也不希望破坏这美好的景色,所以选择不在上面刻下自己的名字。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天池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也暗示了他在面对大自然时所表现出的谦逊和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