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梳头傍玉台,后堂春晓曲屏开。
重寻未省乘鸾去,只道羞郎不出来。

”`

效香奁体二首

曾看梳头傍玉台,后堂春晓曲屏开。
重寻未省乘鸾去,只道羞郎不出来。

译文

曾经目睹了美人在梳妆时的情景,她的美丽如同后堂中的春日晨曦,使得整个环境都显得生机勃勃。那时的她仿佛正在绣一幅精美的画卷,而屏风上则绘着盛开的牡丹,美丽至极。

后来再次寻找那熟悉的倩影,却未曾发现她已经飞升至云端,不再出现。心中充满疑惑与失落,以为她是害羞地藏匿起来,不愿见我。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在梳妆时的美好画面及其离去后的遗憾。诗人通过“曾看”和“重寻”两个动词,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曾看梳头傍玉台”以生动的画面引入主题,玉台代表着高洁、优雅,暗示了主人公的美丽与高贵。次句“后堂春晓曲屏开”,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场景,春天的早晨,后堂中响起了悠扬的琵琶声,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古典美的韵味。

第三句“重寻未省乘鸾去”,转折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试图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始终未能找到。这里运用了“乘鸾”这一意象,象征着高远与纯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产生的哀愁。

末句“只道羞郎不出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他认为美人之所以不见,是因为害羞或有所顾忌。这种解释既符合人物性格,也体现了诗人对美人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一个场景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人离去的无限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