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送。
十里松杉风,吹醒尘土梦。
兹山凡几到,题字遍岩洞。
阳崖树冬荣,阴谷泉下冻。
怪石立谁扶,灵草生岂种。
白云蓊然来,诸峰欲浮动。
高鹘有危栖,幽禽无俗哢。
凌藓知履滑,披岚觉裘重。
尝登最上颠,远见湖影空。
渔樵渡溪孤,鸟雀归村众。
还寻老僧居,隔竹听清诵。
慰我跻攀劳,为设茶笋供。
几年历忧欢,造物若揶弄。
迷途远山林,迟暮堪自讼。
难追谢公游,空发阮生恸。
身今解组绂,明时愧无用。
闲持九节筇,寻访事狂纵。
石屋秋可眠,山猿许分共。
这是一首描写山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注释和赏析。
译文
- 我走进山里,旭日初升的阳光迎接我;走出山来,明亮的月光送我远行。
- 十里的松杉树被风吹醒,仿佛是尘土的梦想被唤醒。
- 这个山我一共去了几次,题字遍岩洞。
- 阳崖上的树冬天依然茂盛,阴谷里的泉水却结冰了。
- 怪石矗立着谁的支撑,灵草生长难道是人为种植?
- 白云聚集而来,众峰好像要浮动起来。
- 高飞的老鹰有危险时栖息,幽深的鸟儿没有庸俗的鸣叫。
- 踏过潮湿的苔藓知道鞋子滑,披着雾气感觉到衣服重。
- 曾经攀登到最高峰,远望湖面倒影空荡荡。
- 渔人樵夫在溪边渡河,鸟群归巢,村庄中人们归来很多。
- 寻找老僧人居住的地方,隔着竹林听他们清诵经书。
- 抚慰我登山劳顿的身心,为他们准备茶和笋作为食物。
- 几年来经历忧欢离合,造物主就像玩弄棋子一样。
- 迷失在遥远的山林之中,黄昏时自问何去何从。
- 难以追忆谢安的游历,只留下阮籍哀悼之声。
- 如今自己解脱了仕途的束缚,心中却愧对明君无所用功。
- 闲暇时手持九节筇竹杖,寻找那些任性放纵的人。
- 石头屋可以在秋夜打盹,山中的猿猴可以与共度时光。
注释
- 《天平山》: 指天平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境内。
- 入山: 进入山区。
- 旭光迎: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山上。
- 月明送: 月亮下山时的余晖映照在山间。
- 十里: 形容距离很长。
- 风醒: 被风吹醒,比喻自然景色使人精神振奋。
- 兹山凡几到: 这里的“兹山”指天平山,“凡几到”表示多次游览。
- 题字遍岩洞: 在岩石上题写诗句,遍布山间各处。
- 阳崖树冬荣: 阳光照耀的山崖边的树木在冬天依然繁茂。
- 阴谷泉下冻: 阴暗山谷中的泉水结冰。
- 怪石立谁扶: 奇特的山峰是怎样形成的?是谁在支持它们?
- 灵草生岂种: 灵草是怎么生长的?是否人为种植?
- 白云蓊然来: 云雾缭绕而来。
- 诸峰欲浮动: 周围的山峰似乎在浮动。
- 高鹘有危栖: 高飞的大雁在高处停留,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 幽禽无俗哢: 幽静的地方不会有普通鸟类的叫声。
- 凌藓知履滑: 踩在湿润的苔藓上,知道鞋底很滑。
- 披岚觉裘重: 披着薄雾感到身上的衣服越来越重。
- 尝登最上颠, 远见湖影空: 曾经登上山顶,远处可以看到湖面的倒影。
- 渔樵渡溪孤, 鸟雀归村众: 渔民和樵夫在溪边渡河,而村里的鸟儿则成群结队地归巢。
- 还寻老僧居, 隔竹听清诵: 再次寻找那位老僧的住处,隔着竹子聆听他的诵经声。
- 慰我跻攀劳: 慰藉我攀登劳累的身体和心灵。
- 为设茶笋供: 为他准备茶和笋作为饭菜。
- 造物若揶弄: 造物者就像捉弄人一般。
- 迷途远山林: 迷失在遥远的山林之中。
- 迟暮堪自讼: 面对黄昏时感到困惑和不安。
- 难追谢公游, 空发阮生恸: 难以追寻谢安那样轻松的游玩,只能发出阮籍那样的悲叹。
- 身今解组绂: 如今的我已经脱下了官服。
- 明时愧无用: 心中却感到惭愧,因为现在自己无法为国家贡献。
- 闲持九节筇: 闲暇时拿着一根九节筇竹杖。
- 石屋秋可眠: 石头屋可以在这秋天的夜晚睡觉。
- 山猿许分共: 山中的猿猴愿意与你共享这份孤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人生道路的哲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