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禽不鸣深树烟,明月下照高僧禅。
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

【注释】

宿蟾公房:指僧院中的禅房。蟾,即月。

不鸣深树烟:深树之中,只有一只禽鸟不叫唤。

明月下照高僧禅:月光映照在高僧的禅房中。

孤寂清幽,万籁无声。

独开西阁咏清夜:在禅房中独自吟诵清冷的夜晚。

秋河欲堕山苍然:秋天的河流仿佛要坠落下去,山林显得苍老而寂静。

“独开”二句:是说禅房中的僧人在清冷的夜晚吟诵,以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于深夜独居僧房,仰望天空中皎洁的明月,倾听深林里不声不响的禽鸟啼鸣,观赏那如洗秋空的皓月当空,以及那静谧的山水景色,由此而引发的遐思和感悟。

首联写景。一“一”二字用得极为工巧。一者,表数量;二者,突出了禽鸟的孤独寂寞。“不鸣”二字也颇为传神,不仅写出禽鸟的沉默寡言,更表现出其内心的孤寂、凄冷。同时,此联也点明了时间——深夜。

颔联写情。诗人仰望天空,目光所及,唯有一轮明月高挂夜空,发出幽幽的光芒。他不禁想起高僧在禅房中静坐打坐,聆听梵音。这明月,仿佛就是那高僧的佛音,与梵音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此时,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莫名的涟漪,一种深深的宁静之感油然而生。

颈联写景。诗人的目光从空中移至脚下,只见一片茫茫大地上,秋水悠悠流淌,河水似乎就要坠入大地,与大地融为一体。而远处的群山则苍翠欲滴,仿佛在向天地间的一切万物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此刻,诗人心中又泛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想到自己身处红尘,却仍能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为俗世所动。而那些为名利所困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尾联抒情。诗人再次仰望天际,只见皓月当空,洒下一片清辉。他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一首清冷的夜曲,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而那高高的山峰,宛如一位老者般屹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此刻,诗人心中的感慨更加深刻了。他想到自己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人生历程,却仍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而那些曾经与他有过瓜葛的人,也都早已离他而去。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独自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寂静、深沉和无尽的思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