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欲陈兴坏端,往应乞言诏。
乾纲会中颓,四海起攘剽。仰头望天扃,氛祲匿羲曜。
蕃邦日寻兵,纁玉罢朝頫。木颠岂绳维,长往遂沦耀。
披缁别家人,欲挽首屡掉。超哉休远徒,高躅愿追绍。
初来北城刹,驻锡问宗要。相逢共宵哦,篝火树间照。
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我或劝之冠,不答但长笑。
留连忽中离,名山赴佳召。颇知此行乐,夙志酬历眺。
吴峰戴襆登,楚水投文吊。江秋雨鸣濑,海曙霞发峤。
灵奇务穷搜,不惮蹑遐徼。东归始安禅,幽谷斩蓬藋。
坐敷云中衾,薜屋一涧缭。前年逐戎旃,野出事田獠。
是时阴飙作,山黑卷狂烧。不畏猛虎过,车宿傍枫庙。
闻师隔烟岭,无寐听猿叫。晨兴雪满壑,衣湿寒木燎。

答衍师见赠

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欲陈兴坏端,往应乞言诏。

乾纲会中颓,四海起攘剽。仰头望天扃,氛祲匿羲曜。

蕃邦日寻兵,纁玉罢朝頫。木颠岂绳维,长往遂沦耀。

披缁别家人,欲挽首屡掉。超哉休远徒,高躅愿追绍。

初来北城刹,驻锡问宗要。相逢共宵哦,篝火树间照。

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我或劝之冠,不答但长笑。

留连忽中离,名山赴佳召。颇知此行乐,夙志酬历眺。

吴峰戴襆登,楚水投文吊。江秋雨鸣濑,海曙霞发峤。

灵奇务穷搜,不惮蹑遐徼。东归始安禅,幽谷斩蓬藋。

坐敷云中衾,薜屋一涧缭。前年逐戎旃,野出事田獠。

是时阴飙作,山黑卷狂烧。不畏猛虎过,车宿傍枫庙。

闻师隔烟岭,无寐听猿叫。晨兴雪满壑,衣湿寒木燎。

【注释】:

①衍师:指僧人。儒生:读书人。②眉骨:形容人的脸型,此处比喻其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③轩然:指气度不凡的人或事物。④垂长绅:古代士子束发戴巾后所穿的长带。⑤周邵:指周公和邵公,都是古代的贤臣。⑥快若击霜鹞:形容人做事果断有力,像打飞鸟一样敏捷。⑦尝:曾经。垂长绅:古代士子束发戴巾后所穿的长带。⑧欲陈:想要陈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兴坏:国家兴盛与衰败,这里泛指国运的好坏。端:事理的一端,这里指治国的方略或方法。⑨乾纲:指国家的治理原则和方向。⑩四海:指天下。攘剽:抢劫、掠夺。⑪仰头望天扃:抬起头仰望天空的边际。扃:门框上的横木。⑫氛祲:指云雾。⑬缥玉:指用玉制成的佩饰。⑭长往:永远地离去。⑮披缁:披着僧袍,指出家为僧。⑯欲挽首屡掉:想拉回头发,却多次被甩开。⑰东归:指回到家乡。⑱始安:指现在的山西临汾地区,当时属魏州管辖。⑲阴飙:指阴暗恶劣的风气。⑳山黑:山峰变黑,形容天气阴沉;卷:席卷;狂烧:猛烈的燃烧。㉑不畏:不怕;猛虎:凶猛的老虎。㉒车宿: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二十公里处。⑰闻:听到。⑱无寐:不能入睡。⑲猿叫:猿猴啼叫。⑳披缁:披上僧衣,出家为僧。㉑薛屋:薛荔藤萝缠绕而成的屋。一说薜荔的果实,即薜荔子,可入药。㉔前年:去年。㉑阴飚:指暗藏的风暴或险恶的气氛。㉕山黑:山峰变黑,形容天气阴沉;卷:席卷;狂烧:猛烈的燃烧。㉖不畏:不怕;猛虎:凶猛的老虎。㉗车宿: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二十公里处。㉘)闻师隔烟岭:听说老师住在远离尘世的地方,隔着一片烟雾的山岭。㉙无寐:无法入眠。㉚猿叫:猿猴啼叫。㉛披缁:披上僧衣,出家为僧。㉜前年:去年。

译文:

衍师本是读书人,面容清瘦身材挺拔。他气宇轩昂走出人群,行动快得像打一只白鹭。早年曾束着长巾,手捧经典诵读周公和邵公的故事,想要陈述国运盛衰的道理,去应皇上求言诏令。国家的治理原则和方向已经败坏,天下兴起了强盗劫掠的战争。抬头仰望天空的边际,云雾散尽露出明亮的星辰。番邦正在集结军队,华丽的佩饰已被收拢不再佩戴。树木的顶端难道有什么绳索牵引,只能长久地消失在远方的照耀中。出家为僧告别家人亲友,打算去拉回他们的头发,却被反复拒绝只是频频微笑。突然之间离别离开,美好的山林要去奔赴朝廷,深知这次出游的快乐,以前的愿望得以实现。到北城的佛寺拜访老师,询问禅宗教法的要点。相逢共赏月夜的美景,燃起篝火照亮树林间的道路。写完诗文就敲击钵盖,锐利的言辞令人震惊如野兽般勇猛。有时劝说他要戴上帽子,他没有回答只是频频地笑着。我们依依不舍忽然分开,名山去向朝廷进献美玉。知道这次出游很快乐,以前的心愿得以实现。吴峰之上背负行囊登上山巅,湘水边投书吊唁亡友。秋天江水波涛滚滚发出鸣响,早晨起床看到山上积雪覆盖树木。灵异的山水必须仔细搜寻,不害怕走很远的路去追寻。东归准备到始安禅院,在幽静的山谷斩断荆棘杂草。坐在云中铺好的被褥上休息,薜荔藤缠绕的小屋环绕着山涧。前年跟随部队征战边疆,在野外处理田地里的纠纷。那时正逢阴风肆虐,山峦一片昏暗如同焚烧。不怕凶猛的老虎从眼前经过,车子停在旁边枫树林旁。听到老师说他住在偏远的高山上,睡不着觉听猿声啼哭不停。清晨起来雪已经积满了沟壑,衣服因为寒冷被露水沾湿燎起火烤取暖。

赏析:

此诗为酬答衍师见赠之作,诗人以“衍师”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衍师的敬慕之情以及希望追随衍师学道出家的强烈意愿。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风格质朴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开头两句写衍师的外貌及气度不凡的气质:“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诗人把衍师比作霜鹞一样迅捷而矫健,形象地描绘出了衍师的气度和风采。接下来四句,诗人回忆了衍师当年求学的经历:“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欲陈兴坏端,往应乞言诏。”这四句话既写出了衍师勤学苦读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责任感。接着八句,诗人描述了衍师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况:“乾纲会中颓,四海起攘剽。仰头望天扃,氛祲匿羲曜”。“乾坤倒转”是诗人用来概括天下动乱局面的成语,在这里用以比喻衍师辞官后的生活状态。同时,“氛祲匿羲曜”一句则运用了典故,指的是天边的云彩遮住了日月的光芒,比喻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接着六句,诗人描述了衍师隐居生活的艰难境遇:“蕃邦日寻兵,纁玉罢朝頫。木颠岂绳维,长往遂沦耀。”“蕃国”是指吐蕃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左传》记载:“齐侯使展喜犒师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对曰:‘二君治戎不同,若各致意焉?’既食礼毕……”这段话中的“玉趾”一词后来成为谦词,表示谦逊的意思。“unkn”一词在《诗经·卫风·氓》中有出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的“布”是指货币,“贸丝”则是指买卖丝绸的行为。“unkn”原意为交易、买卖之意,在这里借指交换、换取之意。“unkn罢朝頫”,意思是说“unkn”(即货币)已经换成了绢帛,表明衍师隐居生活所需物品都已备足。然而,“木颠岂绳维”,诗人认为“unkn”(即货币)并不能代替人生的价值,因此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只能最终化为泡影而已。“长往遂沦耀”,诗人感叹衍师的人生道路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表达了对他坎坷命运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描绘了衍师的日常生活场景:“披缁别家人,欲挽首屡掉。”“披缁”是佛教用语之一,指和尚剃发受戒。“unkn”一词在此处代指和尚,所以“披缁”就是指出家为僧。“unkn别家人”,即出家为僧。“unkn”一词在此处代指和尚,所以“unkn别家人”就是指出家为僧。“欲挽首屡掉”则是说衍师常常想要拉着头发不放,但是被反复拒绝只是频频微笑。诗人通过这个动作描写表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