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谁言妾无子,侧室生儿与夫似。
儿读书,妾辟纑,空房夜夜闻啼乌。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
注释:
- 谁言妾有夫:谁说我有一个丈夫,我其实已经嫁了人。
- 中路弃妾身先殂: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幸因病去世。
- 谁言妾无子:谁说我没有孩子?
- 侧室生儿与夫似:我的小妾生下了一个和我的丈夫非常相似的儿子。
- 儿读书,妾辟纑:儿子正在学习,而我却因为生病而卧床。
- 空房夜夜闻啼乌:我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乌鸦的叫声。
- 儿能成名妾不嫁:如果我的儿子能够成名,我不会再嫁给别人。
- 良人瞑目黄泉下:我的丈夫在地下瞑目,我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安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张节妇的诗,她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性,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悲惨的命运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意志。
首句“谁言妾有夫”,直接点明张节妇的身份,她并没有一个正式的丈夫,但却以贤妻的身份生活着。这里的“有夫”并非指有正式的婚姻关系,而是暗示着她在道德上对丈夫的忠诚和责任。
第二句“中路弃妾身先殂”,则进一步揭示了张节妇的悲剧命运。她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病倒,不幸因病去世。这两句简短而有力,既表达了张节妇的不幸遭遇,也暗示了她的坚韧和牺牲精神。
接下来的三句“谁言妾无子,侧室生儿与夫似”,则是对张节妇家庭背景的补充描述。虽然她没有正式的家庭地位,但她却拥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的相貌与她的丈夫极为相似。这句诗不仅揭示了张节妇的家庭困境,也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第四句“儿读书,妾辟纑”,进一步描绘了张节妇的生活状态。尽管她生病在床,但她依然关心着自己的儿子,为他准备书籍并亲自为其缝制衣物。这句诗展现了张节妇的慈母之爱和对子女的关心,也反映了她的智慧和勤劳。
最后两句“空房夜夜闻啼乌,儿能成名妾不嫁”,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和主题升华。张节妇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度过每一个夜晚,只能听到乌鸦的叫声。然而,她却坚定地表示,如果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名,她绝不会再选择改嫁他人。这句诗既是对张节妇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也是对她家庭和婚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张节妇的坎坷人生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活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