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秋山紫,西风吹白云。
纳凉移榻屡,待月引杯勤。
岭树参差出,渔歌次第闻。
去留俱有适,吏隐欲中分。
【注释】
教岩:即指山中的岩石。暮发:傍晚出发,这里指傍晚离开山中。
向夕:傍晚时分。秋山紫:夕阳西下,群山呈现出紫色的余晖。
西风:秋风。
纳凉:乘凉。移榻:移动床铺。屡(lǚ):多次。
待月引杯勤:等待月亮出来时,频频举杯畅饮。
岭树:山峰之树。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渔歌:渔船上唱出的歌声。次第: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去留俱有适:无论是离去还是留下,都有合适的地方。适:合适、适宜。吏隐欲中分:隐居生活与仕途生涯似乎都适合。中分:均等。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通过对山中景色和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品格。
第一句“向夕秋山紫”,描绘了山中景色在夕阳下的绚丽多彩,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紫”字,不仅指山色的紫色,还暗含夕阳的余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句“西风吹白云”,表现了山中天气的变化,秋风起,云彩飘动,增添了山野的动感。这里的“白云”既指天空中的白云,也指山中的白云,寓意着自然景物的变幻无常。
第三句“纳凉移榻屡,待月引杯勤”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休息时的生活状态。他喜欢在凉爽的夜晚移步换景,欣赏美丽的景色;同时,他也喜欢在月色下饮酒赋诗,享受悠闲时光。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第四句“岭树参差出,渔歌次第闻”,描绘了山中树木参差不齐的景象以及渔船上传来阵阵歌声。这里的“参差”一词,形容了山中树木的形态各异,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的感觉;而“次第闻”则暗示了这些声音是连续不断地传来,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最后一句“去留俱有适,吏隐欲中分”,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与仕途生涯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有合适的地方和机会,因此两者并无优劣之分。这里的“吏隐欲中分”意味着他希望将隐居与仕途结合起来,既不脱离社会,也不沉湎官场,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豁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