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西山宿雨晴,新凉高阁梦魂清。
秋于景物三分变,老觉功名一念轻。
日课就荒诗草少,月支无补俸钱赢。
长安岁岁逢摇落,宋玉情多鬓易星。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注意先读懂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作的手法、炼字及表现效果。“怅望西山宿雨晴”的意思是:在西山怅望,夜雨过后天已放晴。“秋于景物三分变”的意思是:秋天的景色,与春夏相比,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二。“日课就荒诗草少”,意思是:每天的功课都荒废了,诗也写得很少了。“月支无补俸钱赢”,意思是:每月的俸禄没有用,反而多出了钱。
【答案】
首句是说:西山的雨后,天色放晴了。
译文:西山之畔,宿雨初停,晴空万里。
赏析:诗人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他由眼前之景想到人生之途,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沉浮、升沉不定;想到自己仕途坎坷、功名难就,于是感慨万端,百感交集。
颔联:“秋于景物三分变”,“三”字用得极妙,把秋意浓重的景象和人事变迁浓缩到“三分”之中。“三分”即三分之二。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世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慨叹。
颈联:“日课就荒诗草少”,意思是:每日的功课荒废了不少,诗也写得很少了。
译文:每日的功课荒废了不少,诗也写得很少了。
赏析:诗人以“日课”来比喻自己的官位,以“荒”来形容他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情状。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苦闷。
尾联:“月支无补俸钱赢”,意思是:每月的俸禄没有用,反而多出了钱。
译文:每月的俸禄没有用,反而多出了钱。
赏析:诗人用典,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全诗通过对景物和人事的描写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悲凉、失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