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兼风若有情,树边楼里伴秋清。
候虫灯火黄昏永,客子衣裳白苎轻。
魂梦几番偏故国,襟期何处慰平生。
壁间更与悲团扇,卧听梧桐落叶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意象、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细雨兼风若有情,树边楼里伴秋清。”“细雨兼风若有情”是说细雨和秋风似乎在有意陪伴着诗人,陪伴他度过了一个秋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候虫灯火黄昏永,客子衣裳白苎轻。”诗人在暮色苍茫中,听着屋外寒虫的鸣叫,看着屋内灯光闪烁,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飘泊生涯:“客子衣裳白苎轻”。这是说自己身着白苎布做的衣衫,像一片落叶一样轻盈飘荡,漂泊不定。“魂梦几番偏故国,襟期何处慰平生。”诗人多次在梦中思念家乡,却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慰藉自己的地方。“壁间更与悲团扇,卧听梧桐落叶声。”诗人躺在床上,听到窗外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心中更是愁绪满怀,不由得感叹:那曾为王昌龄所弃的团扇又怎能不令人感到悲伤呢?“团扇”是古代一种装饰有花纹或图案的扇子,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被弃用的妻子。“卧听梧桐落叶声”,写诗人在深宵静坐时,耳闻梧桐叶落,不禁勾起对妻子的相思之思。
【答案】
(一)
细雨兼风若有情,树边楼里伴
秋清。侯虫灯火黄昏永,客子衣裳白苎轻。
(二)
魂梦几番偏故国,襟期何处慰平生。
壁间更与悲团扇,卧听梧桐落叶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当时诗人在长安做官,生活并不如意,因此常常借酒浇愁,借诗抒情,以寄托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首联“细雨兼风若有情,树边楼里伴
诗人把风雨人格化,说它们好像有意陪诗人过一个寂寞的秋天。诗人身处异地,面对萧瑟的秋风秋雨,倍觉凄清孤寂,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颈联“魂梦几番偏故国,襟期何处慰平生”,诗人通过想象来排遣自己内心的痛苦。诗人夜不成眠,思绪万千:魂牵梦萦,总是回到故乡;可是自己身在异乡,哪里能安慰自己那颗空虚的心呢!尾联“壁间更与悲团扇,卧听梧桐落叶声”,诗人在床前听到了窗外的梧桐树叶簌簌落下的声音,联想到了当年王昌龄的《长信秋词》,更加伤感。“更”字表明了诗人心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