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无六月,此语为谁传。筠簟纱厨里,何人不可怜。
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树成行更森爽。画阁含风蘸水开,仙槎到海随潮长。
波摇云梦通具区,地接蓬莱与方丈。何似黄尘千尺高,脱巾群饮总称豪。
银床玉井无由觅,赤脚层冰何处逃。徒闻东郡泉千派,不济南湖水一篙。
临流欲渡还晞发,待看西岩吐新月。万贯谁缠鹤背轻,一蓬自笑鸠巢拙。
人间合有清凉方,半卷湘帘坐超忽。君不见陶潜酿秫,两疏赐金。
罹此毒热,听我吴吟。
开河待闸苦热
长江无六月,此语为谁传。
注释:长江中没有六月,这是谁说的?
赏析:诗人以“苦热”起句,表达了他对当时酷暑的无奈和不满。
筠簟纱厨里,何人不可怜
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树成行更森爽。
注释:我家原本居住在三江之上,竹林和树木排列整齐且凉爽宜人。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诗人描绘了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之美。
画阁含风蘸水开,仙槎到海随潮长。
波摇云梦通具区,地接蓬莱与方丈。
注释:画阁被风吹拂,水面沾湿,仿佛是神仙的船停靠在海中随着潮水不断前行。波涛摇动云梦泽与长江相通,两地都接壤蓬莱仙岛和方丈山。
赏析:“画阁含风蘸水开”形象描绘了一幅风轻云淡、水波荡漾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怀念之情。而“波摇云梦通具区,地接蓬莱与方丈”则进一步描绘了长江与云梦泽相连,以及两地与仙境之间的距离之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向往。
何似黄尘千尺高,脱巾群饮总称豪。
银床玉井无由觅,赤脚层冰何处逃。
注释:哪里像那黄沙漫天的尘土,高达千尺?我们脱下头巾一起饮酒,大家都称王称霸。银床玉井无法找到,赤脚踏着层层冰霜无处可逃。
赏析:“何似黄尘千尺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他认为,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力人物们就像黄沙一样漫天飞舞,毫无廉耻可言。而“脱巾群饮总称豪”则形象描绘了他们在宴会上的狂欢场景,尽管身处高位却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势。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风气的不满和反感。
徒闻东郡泉千派,不济南湖水一篙。
临流欲渡还晞发,待看西岩吐新月。
注释:只是听说东郡的水有千条支流,但济南却没有一条小河汇入大海。我准备沿着江边行走,直到看到西面的山洞中月亮初升。
赏析: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他对家乡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他想象自己漫步在河边,欣赏着千溪万壑的美丽景色,感叹自己只能在远处观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万贯谁缠鹤背轻,一蓬自笑鸠巢拙。
人间合有清凉方,半卷湘帘坐超忽。
注释:谁知道有谁来缠绕我这白鹤的背,让它显得那么轻松;我自己却嘲笑那笨拙的鸠鸟筑巢。人间应该有一个地方可以避暑,我半卷湘帘坐在里面,享受着超然物外的感觉。
赏析: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那悠闲自在的白鹤,而将鸠鸟比作笨拙的筑巢者。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了他对自己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自信。同时,他还将这种生活态度归结为人间应该有的地方可以避暑,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君不见陶潜酿秫,两疏赐金。
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君不见陶潜酿秫,两疏赐金”,诗人以陶渊明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陶渊明曾因拒绝接受朝廷的任命而辞去官职,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而这里的“两疏赐金”则是指陶渊明两次辞官归隐的经历,以及他因此而得到的赏赐。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典故的引用和解读,揭示了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本质。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家庭幸福、官场腐败等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