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山高,风木何萧骚。中有壮士骨,英英不能销。昔日陈太丘,于今见其曹。
天台六邑地,淳风转漓浇。墓门多遗泪,过客思奠椒。
越山南,趋势如万蛟。左蟠右结,汇为土膏。煌煌灵芝秀其苗,千古万古堂山高。
【诗句释义】
堂山很高,山上的风木发出哀鸣声。那里有壮士的尸骨,虽然英武却不能消解悲哀。昔日陈太丘,如今看到他的后代。
天台是六县之地,淳朴之风已变为浇薄。墓地多有遗泪,路过的人思念着祭奠椒兰。
越山南面,趋势如万条蛟龙。左蟠右结,汇为土膏。煌煌灵芝,秀出其苗,千古万古,堂山高。
【译文】
堂山非常高,山上的风木发出哀鸣。那里的壮士骨骸,虽然英勇但无法消除悲凉。陈太丘当年就在这里,如今看到他的后人。
天台是个六县之地,淳朴风气已变得轻薄。墓地多有遗泪,路过的人在怀念祭奠椒兰。
越山南面的趋势,像万条蛟龙缠绕汇聚。左边蟠曲右边联结,汇集成肥沃的土地。璀璨夺目的灵芝,生长在其苗上。千古万古的堂山依旧高大。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堂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之情。首二句写堂山之高峻,风木萧萧,壮士骨骸,英英不能销。这是对堂山地势、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先祖的缅怀之情。第三四句通过“陈太丘”和“过客”的对比,表现了淳朴之风的逐渐变薄,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迁。最后两句写越山南的趋势,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