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谁劣更谁优,只有倥侗一境幽。
久籍琢磨真杰出,重劳标榜愧名流。
还期洛社同方驾,何必骚坛叹远游。
今日斯文张主在,恐无东野莫低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眼中谁劣更谁优,只有倥侗一境幽。

  • 眼中何物劣何优? 这里用“眼中”比喻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劣”和“优”分别指的是平庸和卓越。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出,在人们看来,有的人可能表现得平庸(劣),但另一些人可能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优)。
  • 只有倥侗一境幽。 “倥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不显山露水的低调或隐居的生活状态。“幽”则表示一种宁静、深远的美。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选择隐居生活,不为世人所知的高尚境界。

久籍琢磨真杰出,重劳标榜愧名流。

  • 久籍琢磨真杰出。 “久籍琢磨”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雕琢,才能达到真正的杰出。这里的“磨”和“琢”都是动词,意为雕刻和打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后展现出的卓越才能。
  • 重劳标榜愧名流。 这里的“重劳标榜”意味着频繁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成就。而“愧名流”则是说自己虽然努力想要得到名誉,却感到惭愧,因为真正的杰出人才并不需要如此多的广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谦逊的一面,也暗示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还期洛社同方驾,何必骚坛叹远游。

  • 还期洛社同方驾。 “洛社”指的是唐代洛阳的一个文人雅集,成员多为当时著名的学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希望有一天能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同讨论学问,共同探讨艺术和文学的境界。
  • 何必骚坛叹远游。 “骚坛”是指古代楚辞中的文学世界,诗人在这里用“骚坛”来代指诗歌创作的领域。他反问那些热衷于追求名声和远方游学的文人,为何要感叹远离家乡、远离故土去追求名利呢?诗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才华不在于远行,而是在本地就能实现。

今日斯文张主在,恐无东野莫低头。

  • 今日斯文张主在。 “斯文”在这里指的是当时的文化和知识水平。“张主”指的是主导者或引领者。诗人指出今天这个时代,有像杜甫这样的文化领袖在引领着文学的方向。
  • 恐无东野莫低头。 这里的“东野”指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字,也是他的别号之一。诗人以韦应物的谦虚品质作为榜样,告诫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当时文人聚会的一种反思与批评。他通过赞美杜甫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忽视文学价值和文化精神的文人的不满。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对知识价值的尊崇,以及对谦逊和真诚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