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有佳人,艳色动邻里。
家贫寡脂泽,不为荡子喜。
终年守荆扉,空复怜稚齿。
煌煌青楼倡,妍华讵容比。
珠绮盛妖惑,车马日如市。
世事谁不然,美玉沦泥滓。
所以抱石翁,含凄自沉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和选项,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分析判断。
“感事”即感慨世事。首联写一个美丽的东城佳人,其美貌动邻家之少年少女。“艳色”指佳人的美貌;“动”即感动之意;“邻里”即邻居。颔联写东城佳人虽然美丽,但家境贫寒,无法打扮自己,因而不为荡子所喜欢。尾联写她终年守着简陋的荆门,空然怜悯那些幼稚的孩子。颈联写青楼倡伎,她们的美貌是世间难有的,而珠饰艳丽,车马如市,却不免成为尘泥。尾联写世上的事谁没有不如意的时候,美好的玉石也会落入泥泞之中。最后两句诗人用抱石自沉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不平之情。
【答案】
①东城的美人,姿色美好,惹人注目。②然而,由于家庭贫困,缺乏脂粉装饰,所以并不为男子所青睐。③东城美人终
身守着简陋的家门,空然哀怜那些幼稚的小儿女们。④青楼中的倡伎,她们貌美如花,却不免成为尘埃。⑤世上的
事情没有一件能称心如意的,即使是玉,也免不了落入污泥之中。⑥我以抱石自沉的典故来表达我对世态炎凉的愤慨。
赏析:
《感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东城美女因贫穷而不能得到男子青睐,以及她在空守门户、
怜惜小儿女的同时,又受到青楼中妖冶女子的迷惑,最后因感叹世间事皆非己意而为抱石投江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现实。全诗构思新颖,笔调跌宕,语言清丽,富有民歌风味,表现了作者豪放的个性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
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