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平堤入水乡,荷花香净涨雷塘。
村酤惯趁湖头曲,贩女犹知殿脚妆。
别浦霜葭愁野鹜,迷楼莎雨泣寒螀。
玉钩斜畔仍疏柳,掀断残烟到夕阳。
诗句解析与翻译:
- 千里平堤入水乡,荷花香净涨雷塘。
- “千里”形容水域的辽阔。
- “平堤”指平坦的河堤,暗示堤防的宽广。
- “水乡”指的是临水的城镇或乡村。
- “荷花香净涨雷塘”描绘了夏日雷塘荷花盛开的景象。
- “涨”表示水位上升,荷花盛开时水面上涨。
- “香”强调荷花的芬芳。
- “净”可能是指荷花纯净无暇的美。
- “涨雷塘”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或景观,雷塘是因雷声而得名的池塘。这里的“涨”,意味着荷花盛开时水面上升。
- 村酤惯趁湖头曲,贩女犹知殿脚妆。
- “村酤”指的是村民自酿的酒。
- “贩女”指的是贩卖妇女,这里特指在河边卖艺的女艺人。
- “殿脚妆”可能是指女子的化妆方式,即用粉底和腮红来美化妆容。
- 描述村民们习惯了在湖畔的曲调中卖酒卖艺,以及贩卖的女子们仍然知道如何装扮自己。
- “殿脚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化妆技巧,即通过使用粉底和腮红来强调眼妆和唇妆。
- “殿”在这里可能是指“装饰”,“脚”则可能是指“面部”。
- “殿脚”可以理解为对女性脸部进行重点装饰,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 “犹”表示依然,说明这些习俗或技艺在当地人中仍然存在。
- 别浦霜葭愁野鹜,迷楼莎雨泣寒螀。
- “别浦”指的是分离的小河。
- “霜葭”指的是秋天的芦苇。
- “野鹜”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的鸟类。
- “迷楼莎雨”可能是指一座被雨水打湿的楼宇。
- “寒螀”是蟋蟀的一种,常在寒冷的环境中鸣叫。
- 描述了秋季的景色,芦苇上的霜白覆盖着水面,使野鸭感到忧愁,而迷失的楼宇和沙地在雨水中哭泣。
- “别浦”和”霜葭”都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场景。
- “野鹜”是这个场景中的一个生物象征,它象征着孤独和忧郁。
- “迷楼莎雨泣寒螀”中的“迷楼”可能是指某种建筑物,“莎雨”指的是细雨,“泣寒螀”则是对寒蝉哀鸣的描述,暗示着环境的凄凉和孤独。
- 玉钩斜畔仍疏柳,掀断残烟到夕阳。
- “玉钩斜”通常指的是西湖边上的一个景点,这里可能指的是西湖边的一个位置。
- “疏柳”指的是稀疏的柳树。
- “掀断残烟”形容夕阳西下,阳光将烟雾照亮,形成一片明亮的天空,仿佛烟雾被撕裂一样。
- “到夕阳”意味着夕阳落下,天色渐暗。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看到西湖美景后的情感体验。
- 通过对玉钩斜畔疏柳的描述,诗人捕捉到了夕阳下的宁静美。
- “掀断残烟”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中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