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芳树绾离旌,迁客迟回恋圣明。
晓梦依稀度阊阖,尚随残月听流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重点注意“迁客”“残月”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天涯芳树绾离旌,迁客迟回恋圣明。
晓梦依稀度阊阖,尚随残月听流莺。
注释:“绾”:系;“迁客”:被贬谪的人;“阊阖”:指皇宫之门;“残月”:指残破的月亮。
天涯芳树绾离旌,迁客迟回恋圣明。
晓梦依稀度阊阖,尚随残月听流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重点注意“迁客”“残月”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天涯芳树绾离旌,迁客迟回恋圣明。
晓梦依稀度阊阖,尚随残月听流莺。
注释:“绾”:系;“迁客”:被贬谪的人;“阊阖”:指皇宫之门;“残月”:指残破的月亮。
【注释】答朱佥事:作答朱佥事。惨淡:凄清冷落。识:识别。岁星: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即“太白”。扬子:扬雄,字子云,西汉人,以赋名世,与司马迁同时。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离骚》为其代表作。勒铭:刻石为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答一位姓朱的朋友的诗。全诗四十六字,首句起得沉郁,二句写得悲凉,三至七句写得慷慨激昂,八句写自己年高多病,潦倒漂泊,不如意之人生。末两句是全诗主旨,也是全诗警策。
诗句如下: 汉上春风吹驿舟,汉南箫鼓作春游。 译文: 春天的微风从汉水上吹过,吹拂着停靠在驿站上的船只;远处传来汉南的笙歌和欢快的鼓声,仿佛是在举行春天的游乐活动。 注释: “汉上”指汉水上游,“驿舟”指停泊在汉水上的小船。“汉南”指汉水的南部地区,“箫鼓”指古代乐器箫和鼓,这里泛指音乐和舞蹈。“春游”指春天里出游赏景的活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汉水上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关键词语的意思;概括诗句内容;结合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并组织答案,同时要关注题干中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上饶道中”,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内容、语言、思想情感。 (1) 首句“桃花参差柳叶多,新雨滩头生绿波”描写了春天江南水乡的景色
【注释】: 十载台郎滞尔身,白头重作岭南人。 十年的时间在台郎任上被耽搁了;头发已经白了,又回到了岭南(广东一带)来当教谕。 祗(zhī)缘汲黯忧时切,不信虞翻骨相屯。 只是因为汲黯担心国家大事的忧虑切;不相信虞翻的骨骼相貌会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陈太仆蔡谪教海阳六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第一、二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生活。“台郎”指御史台的官员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鳄溪南望海云生,韩山花开千树明。 注释:在鳄溪的南面望去,可以看到海云正在生成;而韩山上的花盛开,仿佛形成了一片明亮的花海。 - 玉序横经周柱史,鹄袍端拜鲁诸生。 注释:一位官员穿着华丽的礼服,手持《春秋》,正在为周朝的历史作注解。另一位官员身穿黑色的衣服,跪拜于鲁国的众多学生之前,向他们传授知识。 - 赏析:本诗是明代诗人陆粲创作的一首送别之诗
诗句释义:在蛮族地区,千嶂重叠,猿猴的啼叫此起彼伏;我在海畔孤城下骑马而过。 译文: 在蛮族地区,有层层叠叠的山峰,山中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我在海畔的孤城中骑马而过。回头望去,泷江更向南流了,月光照耀下,我听着夷族的人们唱着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诗人在蛮荒之地送别友人的场景。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着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孤城的景色,内心难免产生孤独与哀愁的感觉。他回首眺望远方
【注释】: (1)斗酒别城闉(yín银):以一杯美酒为别,饯送顾参军到都匀。 (2)天风吹马群:指风起时,马匹奔腾如群。 (3)落月度山箐(jīng清):月亮从山间树林中穿行而过。 (4)野人迎使君:当地百姓迎接贵客。 (5)地远多暇日:远离家乡,有很多空闲时间。暇,闲暇,空闲的时间。 (6)楼高宜望云:高楼可以眺望天空中的云彩。 (7)解蛮语:懂得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 (8)作参军
郑卿歌 君不见闽中郑卿湖海客,十年跨马燕京陌。 公车昨献三千牍,玉陛新投万言策。 词章翰墨清朝珍,何况相术称绝伦。 阅人千百一无失,往往高谈惊缙绅。 古来能相各有名,近代无过袁四明。 伊昔抱艺王门上,轩眉抵掌何雄壮。 龙颜真人四尺须,虎头将军一品相。 君臣际会岂偶然,遗事流传定非妄。 郑卿绝学自天授,著书且欲排荀况。 长安公卿走相问,门外日高车几两。 我初识面自南省,三百人中见英宕。
【注释】李侯:指李广。李广为西汉名将,有“飞将军”之誉。皭然:洁白貌。藜苋:野菜。膏粱:肥肉和甜酒。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柏叶:柏子仁。首阳:山名,在今河南济源西北。薇蕨:两种野菜。官厨:官府厨房。廪米:仓库里的粮食。糜薄:吃粗粮。苦犹咽:很苦。首阳薇蕨甘如饴:首阳的薇、蕨虽然很苦,但比蜂蜜还甜。豪酋悍吏俱惕息:豪绅强暴的官吏都畏惧了。盘餐:盘盛的饭食。案:桌。苍生:百姓。炯炯
【注释】:蔼蔼都城内:都城,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乙未岁,元稹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甲第开中逵:甲第,即公馆、官府的住宅;逵,四通八达的道路。指宰相府邸。 赫赫相国门:显赫的宰相衙门。 杂遝贤豪驰:贤豪,指有才能和气节的人。杂遝,繁多。驰,奔走。指贤能之人纷纷来谒。 五更中扉辟:五更,指天刚破晓的时候。指宰相府的门开了。 来者肩相差:来人,指那些求见的人。肩,肩膀。指求见的人肩膀挨着肩膀
注释:世态炎凉,贾生被贬逐的情景让人嘲笑。没有人把谏书寄给太息的作者。只有潞河以南的杨柳在暖风中摇曳着柳絮,好像在为逐臣送行。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陈太仆是作者的朋友,因被贬逐而离京赴海阳,故作者作此诗以送别。全诗前两句写陈太仆被贬逐时世态炎凉之状;后两句则想象他远去时的景况,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注释】 骢:青白色相间,有黑斑点的马。 鹔鹴(xiāng léi):一种野鸭,毛色像雪,所以叫雪鸡,也作“薛荔”。 双旌:即双节,古代朝廷官员出行时所持的标志,这里指汪佥事的仪仗队。 鄂州:今湖北武昌县,当时属湖广省,为明代的重要军事重镇。 赏析: 这是送汪佥事之湖南的一首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汪佥事赴任时的盛况和行路艰难的情形,表达了对汪佥事的深情厚意。 诗的前两句“骢马长鸣饮碧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古诗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重点字词“繁霜白”“日没”等。 【答案】 译文:高官仍在外省任职,地远更南荒。十月的繁霜像白色,千山落叶黄了一片。老虎窥视太阳落山,鸟儿也倦怠长天。夷族知道迎接你的到来,只带单车来见祝良。 赏析:《送祝参政之云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高官仍在外省任职,地远更南荒,表明自己身在京城
诗句翻译: - 广武城边列旗帜,重瞳拔山气如虎; - 手握老翁坐高座,汉王无礼项王怒; - 心独苦,不知道,儿言只索杯羹。 译文: - 在广武城边陈列着旗帜,他的眼睛像老虎一样威猛; - 他手持一个老人坐在高台上,汉王对他无礼项王感到愤怒; - 他的内心独自承受痛苦,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孙子的错。 关键词解释: - “重瞳”:指项羽拥有的双眼睛,象征其独特的英勇和力量。 - “拔山气如虎”
【注释】 画虎:即《画虎行》,是一首咏史诗。 山人:指诗人自比为山野之人,不事权贵。 《画虎行》:指《画虎行》一诗。 城郭:城市和乡村。 浪说:无根据地乱说。 谪居:贬官家居。 夷落:山谷、村落。 搏食:被猎取。 於菟(yútú):老虎的别名。 摩其须:用手抚摸老虎的胡须。 据地疑未死:倒在地上怀疑它没有死。 金睛:眼睛发亮如金子一样。 试思堪太息:仔细一想令人叹息不已。 太平世
【注释】 ①边军:边境的军队。②月支,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西域的粟。③釜:锅。④逋(bū):拖欠,欠债。⑤散银:零散的钱。⑥婺川贼,指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李甫等部。⑦丁男:男子。⑧闾阎:里巷。⑩勾栏:妓院。12有手何尝捻弓箭:手中没有兵刃。⑩太仓:指京城里的仓库。百不愁:粮食充足,不需担忧。⑩傍:靠近。游:娱乐。 【译文】 边疆的士兵们多么艰苦啊。他们恨自己生身在军队之中。几斗粟米储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