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娃荡兰桨,采莲戏绿波。
苦心留翠房,低头避高荷。
采莲不得藕,刺伤将奈何。
凉风动影扇,因之发阳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采莲曲》,全诗如下:
吴娃荡兰桨,采莲戏绿波。
苦心留翠房,低头避高荷。
采莲不得藕,刺伤将奈何。
凉风动影扇,因之发阳阿。
注释与赏析:
- 吴娃荡兰桨,采莲戏绿波。
- “吴娃”是指江南的美女,这里特指吴地的女子。“荡兰桨”描述的是她们在清澈的江水中划着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桨。
- “采莲戏绿波”,指的是女子们在荷花盛开的水面上采摘莲蓬,享受清凉的湖水带来的乐趣。这里的“戏”字表明了她们游玩时的愉悦心情,而“绿波”则形象描绘了水面的生机与美丽。
- 苦心留翠房,低头避高荷。
- 这两句描写了女子们采摘莲蓬时的情形,“苦心留翠房”意味着她们用心保护那些刚采摘的嫩莲,以免它们受到伤害或损坏。
- “低头避高荷”则描绘了她们在采摘过程中不得不低下头来,以避免被高高的荷叶或茎刺伤的情况。这里的“低头”表达了她们对自然美的敬畏以及对劳动成果的保护。
- 采莲不得藕,刺伤将奈何?
- 这句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尽管努力去采摘莲蓬,但由于莲藕生长的位置和姿态,有时可能难以触及到,甚至会被尖锐的荷叶或莲茎刺伤。
- “刺伤将奈何?”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这种情形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技巧与耐心,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 凉风动影扇,因之发阳阿。
- 最后一句描述了由于凉风的作用,女子们手中的竹制扇子开始摇动,引起了她们的注意,进而引发了她们的兴趣和探索。这里的“阳阿”可能是一处特定的地点或者场景,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 通过这最后的转折,诗篇以一个轻松幽默的结尾收尾,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机智和乐观,也增强了整首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情趣和女性在自然中劳作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