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自蒋山至,吴门夙有名。
为文卑俗尚,持议近人情。
烛烬开帘雪,鸡啼落月声。
丈夫姑用世,恩怨莫分明。
【注释】
1.方圣羽:指诗人。2.蒋山:在苏州,是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曾游赏吟咏的地方。3.吴门:即苏州。4.卑俗尚(cháng):庸俗的风俗。5.持议:发表议论。6.烛烬:灯芯烧完后留下的余烬。7.开帘雪:拉开窗帘看雪花。8.鸡啼落月声:公鸡打鸣和月亮落下的声音。9.丈夫:大丈夫。10.用世:为国效力。11.恩怨莫分明:别让恩怨不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冬。当时作者被贬官至睦州(今浙江淳安),与友人相会。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
首联“客自蒋山至,吴门夙有名”,交代了诗人的行踪。诗人自蒋山来此,名声已久。
颔联“为文卑俗尚,持议近人情”写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这里说自己文章平庸,不能与那些俗气的人相比;自己的议论也符合人意,但并不高明。诗人以“卑俗尚”与“持议近人情”对举,既表明自己不慕名利,也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操守,正直为人。
接着写诗人夜宿石巢,观赏月光,并写下诗句以勉励朋友:“烛烬开帘雪,鸡啼落月声。”诗人点明这是在夜晚,当客人推开窗户时,一片片洁白如雪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洒满了大地,而当公鸡叫的时候,一轮皎洁的明月又从东方升起。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夜晚景色的美丽,而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颈联“丈夫姑用世,恩怨莫分明”是诗人抒发感情的诗句。这里说大丈夫应该为国家出力,不要计较个人恩怨。这里的“恩怨”二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喻,实指政治上的得失,虚指友情中的恩仇。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只要有利于国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为之奋斗,而不必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恩仇。
尾联“姑用世,恩怨莫分明”是诗人对全诗所作的小结。这里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用世”的人生态度,同时劝慰朋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之间的恩情恩怨。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观月赏雪的夜晚,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诗人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抱负,表现出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