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飞过寒食,赏静向烟皋。
隐有随窥豹,居愁懒挈鳌。
弃繻非我意,射策待儿曹。
纵有徵书辟,真同介子逃。
【注释】
①书怀:写诗抒怀。
②花飞过寒食:寒食节这天花开了,像花瓣一样飘洒下来。
③赏静向烟皋:赏心悦目地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着远方。
④隐有随窥豹:暗中观察,好像看到了一只老虎。
⑤居愁懒挈鳌:居住在这里忧愁得懒得举起大鳌。
⑥弃繻非我意:扔掉的弓矢不是我的意愿。
⑦射策待儿曹:等待年轻的士人前来射箭。
⑧征书辟:征召的文书,是逃避征召的意思。
⑨介子:指晋代介子推。
【赏析】
此诗作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诗人在汴京任太常博士时,因触怒宰相王钦若而遭贬,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谪黄州(今属湖北)途中所作。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复杂心情。
首联两句为第一段,“花飞”二字点明节令,即寒食节;“赏静”二字则描绘出郊游的情状。这一句中,“花”和“飞”字是关键,前者点明时节,后者则写出了花之轻盈飘飞的动态美;“过”和“赏”字又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即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颔联两句为第二段。“隐有”一词暗示了前句中的“看”并非随意之举,而是要仔细观察,要有所发现;“随”、“窥”、“豹”三个字则进一步说明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以及观察的结果——发现了一只正在偷吃食物的老虎。“居愁”二字说明诗人的心境。“懒挈”二字说明他为何感到忧愁,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好借酒浇愁。
颈联两句为第三段。“弃繻”二字表明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即被贬官,而“非我意”三字则表明了他内心的矛盾:既不想随波逐流,却又无可奈何。“射策”二字则是对“弃繻”的回应,因为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科举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待儿曹”则是对自己能否实现这一目的的无奈回答。
尾联两句为第四段。“纵有徵书辟”,意思是即使朝廷派人来征召,他也不愿意去;“真同介子逃”,这句话中的“真”字强调了作者的决心,即宁愿选择隐居山林,也不愿意做官。而“逃”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他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个性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