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生叹广武,陶子咏荆轲。
岂知达士怀,感慨更繁多。
饮酣匪甘放,身窭匪术疏。
冥鸿游四海,所畏在虞罗。
高车与驷马,不如南山阿。
时议徒纷纭,其如圭璋何。

【注释】

阮生:指阮籍。广武:地名,在今河南偃师附近。陶子:指陶渊明,字元亮。荆轲:战国时期刺客。陶渊明曾作《拟行路难》组诗以自况。

岂知:哪里知道。达士:有才能的人。怀:心怀。感慨:感叹。多:很多。

饮酣:酒喝得痛快。匪:通“非”。甘:愿意。放:释去。身窭(lù):处境困窘。术疏:才疏学浅。冥鸿:即玄鸟,传说中鸟名。游四海:泛指到处漫游。所畏:指所畏惧的。虞罗:传说中一种捕鸟的网。时议:当时的舆论。徒:白白地。纷纭:纷乱。圭璋:美玉。比喻德才兼备的人。

【赏析】

阮籍、陶潜都是魏晋时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反战思想。这首诗就是阮籍借咏怀来表达自己对乱世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联“阮生叹广武,陶子咏荆轲”,首句点题,说阮籍感叹着古代有名的战场——广武,而陶渊明则以荆轲自比,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憎恶之情。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也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所以用一个“叹”字和一个“咏”字,把阮籍和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凝聚起来,为全篇定下了基调。

第二联“岂知达士怀,感慨更繁多”,承接上句,进一步抒写他们的感慨之深。阮籍感叹的是那些达官贵人,而陶渊明则是慨叹自己的穷困,所以说“岂知达士怀”。然而他的感慨却非常之多,这就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第三联“饮酣匪甘放,身窭匪术疏”,紧承前句,说阮籍饮酒至痛快处,便放下酒杯,而陶渊明则是处境贫苦之时,也不肯放弃学业。这一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通过阮籍的“饮酣放”和陶渊明的“身窭疏”两相对照,突出表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处境和他们不同的思想境界。

第四联“冥鸿游四海,所畏在虞罗”,从陶渊明身上展开,说他像一只大雁一样四处飘荡,但最让他害怕的是那虞人的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以大鹏比喻阮籍,以冥鸿比喻陶渊明,说明他们都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是现实的黑暗却使他们感到痛苦和失望,因此他们只能像大鹏那样高飞而去,而不敢再回故乡。

第五联“高车与驷马,不如南山阿”,从阮籍的身上展开,说阮籍虽然富贵显达,但却常常感到空虚无聊,于是又回到了自然中去。而陶渊明更是不愿过这种生活了。

最后一句“时议徒纷纭,其如圭璋何”,是对全诗的总结,说当时的舆论总是纷纷扰扰,但是又有谁能比得上阮籍和陶渊明这样的人才呢?这里的“圭璋”指的是美玉,比喻人的美好品质。

这首诗以咏怀为题,实际上却是一篇抒情小赋。诗人通过对阮籍和陶渊明两人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