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书未到后书催,千字曾无一字回。
可是云泥真隔绝,每临风月独裴回。
退朝俗务新诗债,出郭清游旧酒醅。
啼鸟嘤嘤在高树,可曾侧耳一听来。
【注释】
陆廉伯(1360-1412),字孟明,号廉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永乐中进士,授行人司行人,迁南京吏部主事。有《廉伯集》行世。
谕德:明清时皇帝特简大臣为太子或诸皇子讲学、辅导的官。
前书:指作者给陆廉伯的信。
曾无:不曾。
云泥:喻地位悬殊。
裴回:徘徊,逗留。
新诗债:指因写诗欠下的债务。
清游:指游览名胜古迹。
高树:高处的树木。
侧耳一听来:形容聆听鸟儿歌唱的神态。
【译文】
你那封未寄出的信,催我尽快回信;我写过千字书信,却未曾收到你的一字回答。我们彼此之间,仿佛隔着云和泥一样无法亲近,每遇风月之时,只能徘徊不前。
朝罢归来,又有了新欠的债务,要去清游名胜古迹,借酒浇愁。高树上的啼鸟,在不停地嘤嘤地叫着,你是否真的侧耳倾听过它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与陆廉伯虽然天各一方,但两人之间感情深厚,相互思念。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怀念之情,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首联“前书未到后书催,千字曾无一字回”,意思是说,你给我的信还没有送到,而你那边的信却不断催我赶快回信;我已经给你写过很多书信,可是你一封回信都没有收到。这里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催”字,既表明自己急于回信的心情,又表现对方急切盼望回信的心情。“千字曾无一字回”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写信之多,而回信之少,从而突出自己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颔联“可是云泥真隔绝,每临风月独裴回”,意思是说,我们的境遇相隔得太远了,就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难以接近;每当看到美丽的风景的时候,我只能徘徊不前,不能像别人一样去欣赏它。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云泥”一词,原意是指天上和地下的距离,这里用来比喻双方的境遇和地位相差悬殊。“裴回”一词,原意是指徘徊不前的样子,这里用来表示诗人面对美好的风景时的心情。
颈联“退朝俗务新诗债,出郭清游旧酒醅”,意思是说,朝廷里的琐事使我忙于应付,新的债务使我不堪重负;郊外的游历让我心情舒畅,但旧日的酒糟还在。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场合下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尾联“啼鸟嘤嘤在高树,可曾侧耳一听来”,意思是说,高高的树上传来鸟儿的叫声,你是否真的侧耳倾听过它的声音呢?这里的“侧耳一听”既是一种动作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