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约游西华山,兴来今日始跻攀。
参差树影青云上,远近泉声白石间。
韩愈有诗题玉井,陈抟无室炼金丹。
我来何用论今古,落日肩舆共醉还。
【注释】
约:《诗·周南》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后用“约”表示男女相爱之意。三载:三年。西华山:即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兴来:兴致来了。跻攀(jī pán):登山。参差:不整齐的样子。青云:高而黑的云。白石:白色的石头。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曾任国子监祭酒等职,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有诗《题玉井》曰:“青石何年琢,雕成一尺方。上承云汉水,下接太行床。”玉井:唐玄宗时所凿的石井,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初道士,曾隐居华山,修炼得道。炼金丹:指修道成仙。今古:指古今之事。落日:夕阳。肩舆:轿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罢西华山之后所作,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首联“三载约游西华山,兴来今日始跻攀”,写自己与朋友相约去游西华山,经过三年的酝酿,终于今天得以实现。“三载”二字,不仅表明时间之久,而且还暗示着这次出游并非偶然。“兴来”二字,说明出游的原因是出于兴趣和兴致。一个“始”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是多么强烈,多么迫切。“跻攀”二字,则写出了游兴之浓。
颔联“参差树影青云上,远近泉声白石间”。这是写游兴已尽,开始下山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色:参差的树影映入眼帘,在青云之上;远近的泉水声从白石之间传来,使人感到十分幽静。这两句诗写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
颈联“韩愈有诗题玉井,陈抟无室炼金丹”是说:我游览了嵩山的玉井,欣赏了陈抟的炼丹故事。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写过一首题为《题玉井》的诗,诗中写道:“青石何年琢?雕成一尺方。上承云汉水,下接太行床。”玉井就在嵩山中,韩愈写的这首诗,正是对嵩山玉井的高度赞美。陈抟是唐代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传说他曾在华山炼过丹。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游览嵩山时的所见所闻,又巧妙地运用典故,表现出自己对韩愈和陈抟的仰慕之情。
尾联“我来何用论今古,落日肩舆共醉还”是说:我来嵩山的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古今之事,而是欣赏美景,享受快乐。当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我与朋友们一起乘着肩舆(轿子)回到了住处。这里的“共醉”二字,既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游玩过程中所经历的快乐时光的一种回味,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嵩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对韩愈和陈抟的引用,使诗歌增添了文化底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