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梦慈母,今朝听慈乌。慈乌哑哑尾毕逋,衔食哺母如哺雏。
可怜人子不如乌,子欲养母母先殂。母不逮养,有子如无。
纷纷血泪何时枯,纷纷血泪何时枯。
《慈乌夜啼》是一首五言古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此诗以慈乌自喻,寄托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之情。}
诗句如下:
昨夜梦慈母,今朝听慈乌。
慈乌哑哑尾毕逋,衔食哺母如哺雏。
可怜人子不如乌,子欲养母母先殂。
母不逮养,有子如无。
纷纷血泪何时枯,纷纷血泪何时枯。
译文如下:
昨天晚上我梦见了我慈祥的母亲,而今天早上我又听到了慈乌的叫声。慈乌哑哑地叫着,它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它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它像小乌一样衔着食物来喂养母亲,就像小乌鸦一样哺育着小雏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的孩子却无法像慈乌那样及时地照顾好自己的母亲,一旦母亲离去,孩子便无法再给予关爱。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地照料好母亲,那就如同没有母亲一样无助。那些无尽的悲伤和泪水何时才能停止呢?那些无尽的悲伤和泪水何时才能停止呢?
赏析如下:
《慈乌夜啼》是一首描绘慈乌哀鸣的古诗,通过慈乌的悲鸣表达了人们对逝去母亲的哀悼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慈乌的哀鸣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慈乌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让人们在感叹自然规律无情的同时,更加珍惜亲情和时间,努力去完成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和承诺。